将相和介绍本文作者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将相和的作者简介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淡是汉武帝时的史官——太史令。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生平: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

《将相和》改编自《》,该书的作者是,他是我国历史号著名的 家_百度知 ...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及《东周列国志》小说第96回。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山西河津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人世尊称为史迁、太...

《将相和》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

有关课文《将相和》的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

《将相和》的作者是什么时期的?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生平: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

《将相和》的相关资料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

将相和的所有资料

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教案}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文章是什么

作者简介改编为小学五年级下语文课文相关人物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赵惠文王(约前307年─前266年,年约42岁)历史资料 战国七雄赵国灭亡完璧归赵成语出处负荆请罪剧本展开 编辑本段原文简介 《史记》将相和 卷八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回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

将相和讲了什么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如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将相和》的课文原文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将相和》的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将相和》的课文原文: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