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恩科进士有多少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大明南北榜案”:谁是最终的受害者?

明朝自洪武四年(1371年)始,至洪武三十年(1397年)共开科六次,各科进士共867人,其中南方籍进士620人,占总数的71%。以此看来,似乎“南人尽占皇榜”的现象,也是情理之中的。根本不用去追溯前朝,就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南北士子的差距也并未显著拉开。 “南北榜案”,一直被描述为“明初冤案”。但实际上,这一事件...

科举制度

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开科八十九次,取进士一万七千人。清朝科举基本承袭明制。清开国初时曾在顺治年间两次分满汉两榜取士;之后改为只有一榜,但不鼓励满人、蒙古人参加,把科举入士之途留给汉人,即所谓「旗人不占鼎甲」。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二万六千人;进士前三名中只有三人是满人,其中两人是顺...

古时候的功名是怎么排名的?

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开科八十九次,取进士一万七千人。 清朝科举基本承袭明制。清开国初时曾在顺治年间两次分满汉两榜取士;之后改为只有一榜,但不鼓励满人、蒙古人参加,把科举入士之途留给汉人,即所谓“旗人不占鼎甲”。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二万六千人;进士前三名中只有三人是满人,其中两人是...

古时候,进士一次招多少个?

科举考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举人参加,取三百名进士。

明朝恩科什么时候开?

这种人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此人就是正统年间的商辂,非常厉害。他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后面我们还要提到他。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三个人,分别是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一人,清两人。这些人实在是值得我们崇拜的。 参加科举考进士是为了当官,随着老百姓做官的人越来越多...

嘉庆元年进士明录

程健学 何允徽 严 烺 刘 ■ 辛绍业 黄显章 徐维城 徐云龙 杨尙琳 珠隆阿 曾宝光 蔡毓琳 谭景韩 张大维 常 泰 王 ■ 吕中吕 谢凝道 李杰甡 夏文蔚 李亨圻 林 策 张 源 高作霖 觉罗淸昌 郭龙光 陈邦杰 胡万青 ①本科为淸仁宗登极恩科兼正科。②改名:吴光悦 ③碑作:吴潜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为何含金量不低的“贡士”知名度如此低呢?_百度知 ...

明朝每次大约录取贡士300人左右,全国南、北、中三大地域按一定比例录取。清代的录取人数没有硬性规定,雍正八年录取了406人,但乾隆54年只录取96名,可无论录取人数多少,都是按照各省份的应试人数、人口总数和面积大小按比例录取。不会出现考生扎堆在某个省份的现象。这个录取总人数也能看出贡士的含金量...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为何含金量不低的“贡士”知名度如此低呢?_百度知 ...

明朝每次大约录取贡士300人左右,全国南、北、中三大地域按一定比例录取。清代的录取人数没有硬性规定,雍正八年录取了406人,但乾隆54年只录取96名,可无论录取人数多少,都是按照各省份的应试人数、人口总数和面积大小按比例录取。不会出现考生扎堆在某个省份的现象。这个录取总人数也能看出贡士的含金量...

万历戊午科恩进士名录?

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吴伯宗 - 郭 翀 - 吴公达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17名 杨自立 - 赵友能 - 仇 敬 - 丁 辅 - 吴 镛 - 黄 载 - 王敬中 - 陈信之 - 刘 寅 - 杜 浚 王 谏 - 熊 谊 - 卢 贶 - 周子谅 - 毛 煜 - ...

唐朝物以稀为贵,历代科举招录进士数量有什么讲究么?

第二次招录了11人,此后每年在他手里过关的进士,不过只有10个人左右。由此可见赵匡胤对进士录取工作,是非常上心的。 当然了,赵匡胤对那些有恒心,坚持考试的读书人,也是有奖励的。他命人统计了连续参加15次考试全部没考中的士子名单,一共有106人左右,赵匡胤给了他们赐进士出身,也就是所谓的恩科进士。 这就是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