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2:0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3:38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4:56
这里龙抬头,其实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龙星纪年法。
现在路上随便揪一个人,问问他们知道天上有哪些星座,恐怕都能说上个天平白羊魔蝎狮子什么的。
但这个是从西方占星术传来的黄道十二星座,随着圣斗士的动画变得深入人心。
但是,占星术不光是西方有,我们中国也有,甚至比西方要早了好几千年。
周易其实是我国最早的占星术之书,其中第一卦乾卦说: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
九四:或跃在渊
九五:飞龙在天
上九:亢龙有悔
这里的龙,后世有很多解释,但是他们大多忽略的一个东西,就是我国是个农业社会,古人最为关注的是天象的变化与历法的关系,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耕种什么时候收获,而天上星斗的变换,则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参考依据。
古人将天穹分为28个星宿,每7个一组,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其中的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了古人最熟悉的龙型星座。
所以,周易中所说的龙,其实是天上龙星。
初九,也就是冬天的时候,龙星一直潜伏在地平线下,所以叫做潜龙。
九二,就是到了初春二月二,龙星的角宿从天边露出,站在田野上就可以看到,所以角见龙在田,龙抬头。
等到了夏天,龙星完全横贯夜空,在卦像上就为飞龙在天。等到了秋风时分,龙星向西北下沉,是为亢龙有悔。等到了冬天龙星再次沉没在地平线下,等到来天春天龙抬头见龙在田,完成一个四季轮回,这就是我们上古时代的龙星纪年法。而古人观测到的各种星象,被记录在册,成为后世占星的依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6:31
相传武则天夺唐室江山以后, 改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们怨声载道,不禁失声痛哭。司管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遭难,喝足天河水,喷洒人间,拯救万民。玉帝得知此事,将玉龙打下了凡界,压在山下,并立石碑一通,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玉米和黄豆都是金黄闪亮,很像金豆。如将豆一炒,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各家各户都炒了许多玉米和黄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龙身边。*玉龙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这天,太白金星发现天下金黄一片,以为金豆开花了,便收了拂尘。玉龙这才腾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时,正是春雨贵似油的季节,玉龙不顾玉帝禁令,又"哗哗"下起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