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22: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5:45
明末狠人哪家强,除了朱元璋就是陈友谅!
在元末的农民起义风暴中,陈友谅绝对是拥有超强技术的一个人,其实力并不输于朱元璋,打不赢陈友谅,朱元璋根本就无法建立明朝。
元末农民起义中的狠人陈友谅
陈友谅到底有狠,让朱元璋竟然如此忌惮,这么说吧!凡是跟陈友谅打过交道,阻挠陈友谅上位的,除了朱元璋之外,个个死的比赵四他爹都惨。
《明史》记载:“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 ”
在古代强调士农工商,渔民是没有身份地位,因为农民对未知的大江大河充满恐惧,甚至认为打渔的人,身上都充满妖气,加上渔民的身上总是充满腥臭味,所以,在古代渔民往往并不受欢迎,能够有一个好的谋生之路,大多都不会从事渔民工作。
陈友谅的家庭还不止是渔民出身,他祖上还是倒插门,在古代的历史上,倒插门对男性来说都是祖上无光的事情,陈友谅的祖上为了生计,入赘陈家,生下儿子改姓为陈,可以说,生活在元朝的陈友谅是极为不爽的一个人。
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官府中混到一个吏员的身份,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吏员大多鱼肉百姓,从陈友谅的出身来看,我认为他是不会有对老百姓的怜悯之心的。
当陈友谅看到徐寿辉的反元起义部队后,立即加入了队伍中,相对于朱元璋的畏首畏尾,后来还尊元朝为正统,再三说自己加入义军是迫不得已,陈友谅是毫不犹豫的,他倒不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他单单的是为了自己。
于元至正十年( 公元 1350 年)8 月 15 日, 陈友谅在黄蓬山地区散发发饼, 内藏写有“今晚杀鞑子”的字条传递号令, 召集渔民千人, 在崇鸣寺斩白牛、白狗, 祭告天地。士兵们面刺“义军反元得胜”字样, 于 16 日清晨举事。起义后加入到红巾军的队伍当中。
陈友谅是如何成为抗元斗争扛把子的?
由于长期以来的压迫,以及在官府中当差的经历,陈友谅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干练,正因为如此,陈友谅在起义军中是如鱼得水,迅速上升。
在反抗元朝的斗争中,也有过低谷,很多农民军都先后投降元朝,朱元璋虽然被认为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人,实际上,在反元这个问题是是最不积极的,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反正*打出头鸟,我老朱先怂一波看看。
在抗元斗争中,只有陈友谅丝毫不与元朝妥协,势必要跟元朝一争高下,当时占领了湖广、江西、安徽一带占领大块地盘,在其他反元各部烟消旗鼓的时候,陈友谅所在的徐寿辉部成为元朝重点打击对象,最惨的时候不得不逃入深山老林以躲避元军的攻击。
正是在这期间,陈友谅也逐渐取得了徐寿辉部的兵权,彻底将徐寿辉弄成了一个傀儡,对于陈友谅的手段,你想不佩服都不行。
在陈友谅的组织下,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将原来占领的地盘夺回,还扩大了统治范围,元朝已经不是陈友谅的对手了。
于是陈友谅干脆干掉徐寿辉,自己称帝,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最后形成元末三大枭雄之一。
当时的陈友谅兵强马壮,大有一统江山的气势,从当时在鄱阳湖决战时的兵力来看,陈友谅已经掌握六十万,而朱元璋不过二十万,尽管这个数据可能失真,中国古代都喜欢夸张,然后虚报人数,但是陈友谅的兵力多于朱元璋是肯定。
无论是地盘、兵源、财力、气势,陈友谅都比朱元璋要强,最重要的一点,陈友谅政权处于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处于下游,陈友谅攻打朱元璋是顺势而为,朱元璋是仰攻,十分困难。
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为何会败给朱元璋二十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怎么打都应该是赢的陈友谅,最后委会还会败给朱元璋呢?这也是史学一直以来的争论。
相对于处于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来说,处在南京的朱元璋还要面对来自东方张士诚,南方起义军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排面并不是十分好,一旦陷入两面作战,不败才怪。
当时有人劝朱元璋先易后难,先打败诸如张士诚这样的怂包,等实力强大了再去攻打陈友谅,朱元璋当时就表示:"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在看人这方面,还是朱元璋高人一等,不以时局出发,而以人心揣测,可谓智商在线。
在陈友谅和朱元璋的战争中,张士诚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假如张士诚能够联合陈友谅,那么击败朱元璋也不是什么难事。
陈友谅虽然腹黑且能干,但是在阴谋的成分上不如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朱元璋安排原来是陈友谅手下康茂才诈降,陈友谅不疑,导致进入朱元璋的包围圈,这个剧情颇有点像赤壁之战中,周瑜打黄盖,黄盖诈降曹操一样。
可以说,鄱阳湖之战是,是以阴谋诡计战胜正面作战的典例,即使你已经拥有了六十万大军,在阴谋诡计面前,依然还有失败的可能。
当然,以卑鄙的方式取得胜利,在中*事历史当中不但不被嘲讽,反而会被赞扬,有“计谋”。歪门邪道多了,能够取巧的事情就不去研究事物发生的必要性了,结果在近代的时候,在西方的巨舰大炮下,就没有阴谋诡计可以施展,因此近代的战争可谓是一败涂地。
有点说多了,反正陈友谅的失败,还是败在不够狡诈上,至于对陈友谅的诋毁,大多都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确立的文人士大夫为了维护正统,将陈友谅取代徐寿辉的恶劣事件不断的拿出来鞭挞。
其实这是站不住脚的,以成王败寇来论历史人物总是狭隘的,我们不说陈友谅是一个好人,至少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是起到了很大的贡献的。
SB的领导就应该被取缔,这样才能实力恒强,愚忠才是最可耻的教育。
吴晗在评价陈友谅的时候,倒是说了几句相对客观的话:"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当时人民对他是同情的,怀念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