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 内容(针对什么事情劝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9: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2:02
劝说的技巧
让别人改变主张,听从你的建议,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公输》、《曹刽论战》、《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愚公移山》,这几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劝说的问题,很有意思,文章表现的古人高超的劝说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难以忘却。
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风尘仆仆,前往劝说;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勉强要参战,作为草根一族的曹刽虽不在其位,但坚信“肉食者鄙”,挺身而出,劝谏鲁庄公不要鲁莽行事,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弹丸之地的安陵进入了不怀好意的秦国的视线,贪得无厌的秦王诡计多端,想占领安陵,面对这种局面,唐雎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以死相拼,保住了自己的国家;邹忌从自己和徐公比美中发现了问题,劝说齐威王纳谏;愚公要搬走太行王屋山,智叟前往劝说,结果没有成功,还成了反面教材。细细研究这些人物和故事,对于我们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劝说要注意分析清楚各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人物,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方式得当,就会有一定的效果,就能到达目的。一、必须看清所劝说的对象。
上面提到的这些人物,面临的形势不同。楚国攻打宋国,齐国攻打鲁国。秦国侵占安陵,形势危急,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君王。劝说君王一般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君王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大多有霸气,傲气,不可一世,象秦王、楚王。可墨子和唐雎,就不得不面对。而曹刽劝说的鲁庄公和邹忌劝说的齐威王,又是另一种情况。这两个君王,性格和气势和秦王、楚王不可同日而语。
上面提到的故事中,劝说者和被劝说者是上下级关系,有的虽不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地位有一定的悬殊。如何劝说这些君王,这些使者确实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说话要分对象,特别是劝说更要掂量好对象啦!
二、一定明确劝说的目的。
劝说的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就不一样。曹刽劝说鲁庄公不要盲目出战,墨子劝说楚国不要攻打宋国,邹忌劝说齐王要学会纳谏,智叟劝说愚公停止挖山。这些目的,有的是别人给定下的,象唐雎;也有的是自己设定的。完成这些目标,是有很大难度的。正是因为任务艰巨,事关国家利益,有的事关国家存亡,所以需要耗费脑筋,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的甚至要忍辱负重。
三、注意劝说的方法和态度。
因为劝说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在劝说的方法上就不一样。曹刽直谏鲁庄公,邹忌讽谏齐王,唐雎死谏秦王,智叟嘲笑讽刺愚公。这些人,相尽千方百计,就是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借故事讲道理,有的单刀直入,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据理力争。
四、劝说的语言。
常言道:“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半句六月寒。”在劝说时一定要高度注意语言的分寸。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语言。劝说一定要看人说话。语言过激,有时会适得其反;语言力度不到,有可能就不凑效果。有的人善于旁征博引,有的人喜欢夸夸其谈,有的人词藻华丽,有的人语言妙趣横生,,有的人喜欢旁敲侧击,有的习惯冷嘲热讽。有的人喜欢摆事实,有的人擅长讲道理。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言气势。墨子的语言就很有特点,《公输》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