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9:43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1 10:37
1、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2、翻译:
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但是君主父母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臣民子女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这是由于不懂道理信义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不学习的原因所造成的。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我不信学生就成不了圣贤的人。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可以被治理。圣人在右边则右边被敬重,圣人在左边则左边被敬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如做到这样就能使声名显达,品德行为受到表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化,不在于对学生贫贱、富贵看轻或看重,而在于看重学生的思想态度。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事就没什么不可办的了,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是由于得到圣人教化的原因。圣人来自于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
懂视网 时间:2023-01-08 17:44
1、出自《吕氏春秋·劝学》。《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又称《吕览》,是一部以道家理论为基础,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的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二十六卷。
2、原文节选如下: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3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事字在这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对待,师既是师傅,老师,之字可以不翻译,词性是助词,犹可以理解为尤其,父就是父亲,整体翻译为,对待老师就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中国儒家思想认为“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扩展资料:
事师之犹事父也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表示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要尊重老师。
其他关于尊师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意思是: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2、为学莫重于尊师。——清.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
3、君子隆师而亲友。——战国.荀子《荀子修身》
意思是: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4、疾学在于尊师。——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指一个人要想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重老师。比喻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得到知识。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矣。——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尊敬老师,则不要在意老师的身份财富。
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意思是: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那就是崇尚礼仪了。(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
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意思是:贤明的老师的恩情, , 简直胜过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毋对我付出的还要多。
8、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意思是: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发自内心地尊师重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3
“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战国·吕不韦的门客
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这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恐怕是被事情困住了吧?”
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行于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3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事字在这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对待,师既是师傅,老师,之字可以不翻译,词性是助词,犹可以理解为尤其,父就是父亲,整体翻译为,对待老师就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中国儒家思想认为“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扩展资料:
事师之犹事父也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表示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要尊重老师。
其他关于尊师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意思是: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2、为学莫重于尊师。——清.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
3、君子隆师而亲友。——战国.荀子《荀子修身》
意思是: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4、疾学在于尊师。——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指一个人要想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重老师。比喻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得到知识。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矣。——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尊敬老师,则不要在意老师的身份财富。
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意思是: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那就是崇尚礼仪了。(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
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意思是:贤明的老师的恩情, , 简直胜过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毋对我付出的还要多。
8、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意思是: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发自内心地尊师重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战国·吕不韦的门客
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这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恐怕是被事情困住了吧?”
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行于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5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事字在这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对待,师既是师傅,老师,之字可以不翻译,词性是助词,犹可以理解为尤其,父就是父亲,整体翻译为,对待老师就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中国儒家思想认为“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扩展资料:
事师之犹事父也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表示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要尊重老师。
其他关于尊师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意思是: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2、为学莫重于尊师。——清.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
3、君子隆师而亲友。——战国.荀子《荀子修身》
意思是: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4、疾学在于尊师。——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指一个人要想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重老师。比喻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得到知识。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矣。——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尊敬老师,则不要在意老师的身份财富。
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意思是: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那就是崇尚礼仪了。(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
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意思是:贤明的老师的恩情, , 简直胜过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毋对我付出的还要多。
8、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意思是: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发自内心地尊师重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战国·吕不韦的门客
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这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恐怕是被事情困住了吧?”
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行于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5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6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事字在这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对待,师既是师傅,老师,之字可以不翻译,词性是助词,犹可以理解为尤其,父就是父亲,整体翻译为,对待老师就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中国儒家思想认为“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的意思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扩展资料:
事师之犹事父也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表示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要尊重老师。
其他关于尊师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意思是: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2、为学莫重于尊师。——清.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
3、君子隆师而亲友。——战国.荀子《荀子修身》
意思是: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4、疾学在于尊师。——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指一个人要想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重老师。比喻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得到知识。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矣。——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劝学》
意思是:尊敬老师,则不要在意老师的身份财富。
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意思是: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那就是崇尚礼仪了。(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
7、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意思是:贤明的老师的恩情, , 简直胜过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毋对我付出的还要多。
8、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意思是: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发自内心地尊师重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4
“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战国·吕不韦的门客
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这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恐怕是被事情困住了吧?”
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行于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5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4:06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