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5 09:58
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地勘单位和企业的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地勘单位由事业型变为企业型,地勘单位和企业由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成为以资本保值增值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利益主体,这种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而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对资金的管理又处于中心地位。资金管理是企业和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中心之中心。资金管理对象是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包括筹资、投资和用资等环节的管理,资金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特点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成为物资流动的先导,没有资金的流动就不可能实现物资的流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以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和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其风险集中体现在资金上。若缺乏资金,就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而走向衰败以至破产;若资金投放失误,不但得不到回报,还要造成严重的资产流失;若资金的日常使用不当、管理不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漏洞,严重地影响地勘单位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地勘单位和企业对国家的回报、对出资者的回报、对社会的回报、对自身的回报、对职工的回报,最终都要以资金的形式、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3.资金管理的中心地位是由资金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决定于资金收支的不平衡性和资金使用权的可转让性特点;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的作用决定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价值。加强资金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用资管理是地勘经济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地勘单位成功地走向市场的关键。在大量的调研中,这方面的感受是比较深刻的,一个地勘局或一个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看这个局或这个队原有市场的占有率如何;另一个方面看这个局或这个队是否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成功率、回报率如何?如果原有市场保住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较为成功,那么,这个局或这个队的经济状况就比较好。否则,这个局或这个队就会处于困境之中。四川省地勘局、广西地勘局和浙江省地勘局第十一地质队的经营成就有利地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些地勘局和地勘单位在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比较深刻的。
二、加强资金管理
这是改善地勘单位和企业的资金现状,确保地勘经济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每种生产要素的有效性,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全面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目的。“九五”期间,是地勘单位由事业型向企业型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地勘单位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着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1.产业结构调整,国有资金扶持额度有限,造成转产和营运资金不足,资产负债高资金紧张
长期以来,地勘单位作为国家专门从事地质找矿的事业单位,一直依赖国家地勘费开展地质工作,其单一为地质找矿服务的各类资产,也靠国家无偿调拨形成。随着地勘单位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向企业化迈进,地勘单位内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单一的地质找矿,发展到拥有工勘施工、矿业生产、机械加工、商贸服务等一系列新办产业,形成多门类产业结构新格局。这些新办产业,国家仅安排少量的转产扶持费,其余均靠主办单位自筹解决,造成了资金紧张。
2.资金配置不合理,新上项目和固定资产投入超量,造成流动资金被挤占和大量资金沉淀,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地勘单位在新上项目和固定资产投入方面,由于在投资机制、制度方面的缺陷,造成决策上的偏差或片面追求高速度和上规模,不量力而行,造成项目资金缺口很大,相当数额的流动资金被挪用于项目固定资产投入;由于资金不足,概(预)算、施工管理不力等原因,致使其项目不能按质、按时达产达效,造成大量资金沉淀难于按时还贷,致使资金短缺包袱越背越重,有的甚至因流动资金不足而停工、停产,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流动资金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由于新转产项目无匹配流动资金,造成地勘单位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自有资金又很有限。从当年实现的经营收入与流动资金比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合理;有的单位因急需资金不得不借高息贷款,加大了资金成本;由于地勘单位面临*、结构的矛盾比其他行业都严重的多,在短时间内较大力度地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原本并不熟悉的产业项目,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难免有一些失败或不成功的项目,形成资金大量沉淀。
3.国家地勘费拨款中必保的其他经常性费用的拨款不足,超支严重
尤其是离退休费用超支很大。离退休人数逐年增加且医疗费用猛增,经费缺口较大。有些*性的补贴,由于资金紧缺未能兑现。
4.投资立项预测性差,投入产出不配比
衡量一个项目经济效益的基本标准是产出与投入之比。近几年来,地勘单位所上项目存在着把关不严,为争投资盲目铺摊子,只注重规模和速度而忽视管理和效益的现象。有的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市场预测,有的只是在进行市场调查后就立项上马,项目上去后,又不注重加强管理,生产技术不过关或市场行情把握得不好,生产的产品价高、质次,市场销路不好,导致亏损或停产、倒闭。
5.管理薄弱,造成资金使用效益差
(1)多头设户,导致资金分散。近几年来,地勘单位自己兴办了不少实体,有的实体独自在银行开设账户,有的实体甚至在几家银行分别开设好几个账户。地勘单位投入的经营资金分散于实体,形成分“小灶吃饭”的局面。有的账户资金沉淀,不能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成了“小金库”,助长了不正之风,大量资金不能形成合力。有的实体占用地勘单位的经营资金长期挂账,有能力归还的也不还。有的经营资金不足时,向主管单位伸手,而主管单位则有去无回,造成资金紧缺,缺乏调剂能力。
(2)产品积压,物流不畅,资金沉淀。长期以来,地勘单位采取的是计划*下的管理模式,重生产,轻销售,重产值,轻效益,忽视产品质量,加之生产消耗过多,致使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市场销售不畅,生产产品大量积压。有的单位由于盲目采购,二级单位及实体层层设库,造成原材料积压,使用率差,从而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
(3)应收账款过大,导致流动资金呆滞。应收账款是地勘单位债权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地勘单位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沉淀表现为债务人在合同期规定期限内无钱可付或有钱不付,从而使债权人的债权资金不能顺利转化为货币资金,投入营运周转。有些地勘单位对应收账款管理不严,货款长期挂账,不认真清理,只记账,不收账,既不发函,也不派人催收,正常所需流动资金不足,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方面该收的收不回来,另一方面不得以又举债再投入,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单位签订合同条文内涵不清,似是而非,造成对方有机可乘,最后形成坏账。有的合同未经公证部门公证,对方根本没有支付与偿还能力,长期无法解决收回,只好挂账,最后形成亏损。由于结算环节资金沉淀,流失了一定的资金。
上述现状进一步说明加强资金管理是当前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是关系到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很明显,每一种生产经营活动,总是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合理搭配,尽管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搭配比例,但是需要合理搭配这一点则是共同的。如果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存量的生产要素同这个合理搭配的要求不一致。那么可能产生的综合要素使用效率,只能取决于其中最短缺的生产要素。当前地矿部门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它的最短缺的生产要素就是资金。正是资金这个生产要素制约着整个部门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资金,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产生很好的“引发效益”。即通过资金的注入,把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些被引发的生产要素,在短缺资金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效益,还要产生负效益,而一旦有资金的搭配,便能产生效益。这一正一负,对提高整个地矿部门生产要素的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确立财务会计工作在地勘单位和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确立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管理,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和认识资金运动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章法,无规矩难以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