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0:5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56
知识和技术。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振兴的重中之重,将创新作为驱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将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利器。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迎来历史*汇,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以跨界、融合、协同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新一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未来图景。当前,智能制造的浪潮在全球涌动,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部署工业互联网,一个强调“硬制造”,一个注重“软服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谋划跟进。
未来*要从产业升级方面考虑以下七个因素:
一是特别关注宏观*,尤其是货币*的行业影响;
二是短期内要切实加大企业减*度,推进上游国有企业产品适度降价,增加企业流动资金;
三是基建方面,尤其是运输业基建,不是现在产业升级的迫切短板;
四是财政支出应该关注职工培训和社会安全网建设,减少企业社保缴费;
五是切实加快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加大转型的社会保障力度;
六是适当允许增加金融机构风险暴露,转型期不宜从外部过分收缩信贷条件,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建设;
七是加大跨境资本监管,维护国内各项资产价格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56
知识和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走的是资源要素驱动、技术模仿跟踪的道路。制造业创新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等诸多问题;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根源也在于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产品升级换代的趋势包括:
① 智能化: 越来越多的物品将成为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
② 节能化:高能耗产品逐渐被淘汰,清洁能源产品强势崛起,如高效电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LED 路灯等;
③ 轻量化:轻质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如轻质金属材料在交通运输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的应用,薄轻面料在户外装备的应用,轻质建筑材料在屋顶、墙体的应用等;
④ 非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在变化,小批量、个性化产品更受青睐,如“一人一款”的服装、带有个人属性的工具等。
新型制造模式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形成的全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包括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它以“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云平台”为核心支撑,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业务活动,包括研发、生产以及使用等环节,使生产系统与供应链系统、消费系统无缝对接,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升级。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 新型制造模式实现了:
① 精益生产:以零库存、零浪费为代表;
② 精准协同:以异地设计、采购协作为代表;
③ 共享制造,:以租赁工时、分享工厂为代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57
知识和技术。
①设计技术和手段的数字化、网络化;
②超精密、超高速加工;
③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和决策;
④适应极端的工作条件、生产特殊要求的产品;
⑤技术的集成化、产品的模块化。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企业的研发制造正从以产品、市场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多样化、个性化、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伴随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演进,产品的研发设计周期在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在加快,性能不断提升、功能不断丰富、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
比如,运转顺畅的交通系统;平稳的电力和能源供应;劳动技能和素养完备的工人;训练有素且规模庞大的工程师群体;与整个工业园区配套的居住,餐饮,医疗,教育等硬件设施;地方*稳定的行*理能力……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园区甚至工厂,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岛屿,而是真实社会的一隅。
只有在一个综合环境相对稳定的社会土壤里,制造业才会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所以,在一些学者眼中,倘若以国家建构或者说长治久安为使命,那么,一个社会的“主逻辑”应该是生产型,金融逻辑应该是实业兴旺后产生的一个风险型的“副产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57
在手机上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