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0:4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5:36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作为一个谋士,诸葛亮也有着比较曲折的人生。年少时,他就没了父亲,跟着叔父生活,不料,最后叔父也亡故,他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自此之后,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诸葛亮和别的农民不一样,他的样貌、身高皆不同于其他农民,一眼就能看出他很出众。诸葛亮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熟读兵书,却没有展示的机会。
后来刘备听说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就想着能请他出山。经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终于出山,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不过,当时的刘备战力比其他两国都弱,刘备其实也不能肯定诸葛亮就能帮助自己力挽狂澜,只能选择相信他。诸葛亮也确实没有让刘备失望,在多次战役中都大获全胜,特别是对火的运用妙到极致。然而,诸葛亮多次使用火攻,为何只有火烧藤甲兵后,才直言自己会折寿呢?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火烧赤壁是有名的火攻战役,也是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火的作用非常大。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刘备才足以与其他两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赤壁之战之前,还有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之战,其中火烧博望坡更是奠定了诸葛亮在刘备麾下的地位。
不过,火攻虽然攻势猛,效果非常显著,但这也是要在天气给力的前提下,如果使用火攻时风向不对,甚至下雨,都会影响火攻的结果。所以从这看来,诸葛亮其实在观天象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在那次与藤甲兵的交战中,诸葛亮又一次选择了火攻。当时魏延所率领的军队对上藤甲兵不能力敌,甚至节节败退,为了反败为胜,诸葛亮命魏延将这三万藤甲兵引入山谷,使用火攻计策。最后这三万藤甲兵全部葬身火场。将敌军全部歼灭,本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不过诸葛亮却在这场战役之后感叹一句:“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为何他会有这样的感叹呢?
原因有三。其一,此次战役是他们主动发起进攻。前几次虽然也是用火攻,但基本上属于防守方,基于这层心理,诸葛亮对自己的杀戮也没有什么愧疚之心。然而藤甲兵的死却不是因为被动防守,这场战役是诸葛亮一方主动发起的,且藤甲兵也是敌方从别国所借,诸葛亮与这藤甲兵没有任何恩怨,最终却全部惨死在自己手中,这让诸葛亮很不好受。
其次,前两次士兵被烧都临近水源,他们还有逃命的机会,然而这次,藤甲兵却是在山谷中,没有水源,想逃却也不知道逃到哪儿去,只能等待死亡。这三万藤甲兵是当时孟获从隔壁乌戈国所借,差不多已经是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口,然而全部死于诸葛亮手下。一个制敌之策差点儿让别人灭族,想想就十分可怕。从这也见证了诸葛亮的计策之高明。
不过战争起就必定会有伤亡,这次触动诸葛亮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亲眼看见敌军困于火海。作为谋士,很多时候都是坐在营帐里出谋划策,不可能亲自上战场。而藤甲兵的这一战,诸葛亮亲自上阵,却没想到自己所出的计谋能让这么多人魂归西天,如此残酷的画面是他第一次看见,心里的罪孽感也十分深重。
只是,战争本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过程,若是藤甲兵不死,死的就是诸葛亮这一方人。为了争夺一块土地,让士兵用命来交换,旁人看着不忍心,上位者却又不这么想。他们终究是想一统天下,做天下的霸主,实现一生的雄伟霸业。很多只想统一天下的君主带给百姓的更多的是民不聊生,但如果只想着安居一隅,又会受到他国侵犯,这还真是一个千古难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5:37
因为火烧藤甲兵以后,诸葛亮动了一丝恻隐之心,他觉得这些生命都非常的无辜。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5:37
因为藤甲兵大部分都是无辜老百姓的,他们都是被强迫上的战场,火烧藤甲兵和杀死平民没有什么两样。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5:38
因为诸葛亮是爱民如子之人,而藤甲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士兵,百姓的身份居多,所以诸葛亮会对他们动那样的恻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