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7:27
是按“遇难前——被捕——在法庭上——遇难后”写的。
这篇文章在时间上,只选取了李大钊一生中,从1927年春天到4月28日被害的最后短短的两三个月,历时不长。在内容上只写了三个片段:
一是被捕前,一向慈祥、从不骂子女、而且有问必答的父亲,在火炉旁焚烧书和有字的纸时,对我的问题含糊其辞;二是被捕时,父亲面对粗暴、凶恶的敌人,不慌不忙,镇定自若;
三是被捕后,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
扩展资料:
课文分析
被捕前,形势严峻、工作紧张、忠于*。回来很晚--很早出去--烧掉有字的纸片--含糊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工友闫振山被抓--拒绝离开北京。
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视死如归。不慌不忙取出小手*--让闫振山指认父亲--保持着惯有的严峻态度。
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平静而慈祥的脸--表情安定,非常沉着--父亲指着母亲、又指着我和妹妹--父亲会意了。
被害后,被害以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为国捐躯。昨天是几号?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号,爹被害的日子。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六年前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