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7: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3:17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维多利亚湖 1860年,一名叫约翰·汉宁·斯皮克的英国探险家来到今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三国接界处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看到一个形如茫茫大海的湖泊,感到惊讶不已,并以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这就是世界闻名的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两条大裂谷之间的平坦盆地上,在乌干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三国接界处,赤道横贯其北部。这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它是由凹陷盆地形成的。维多利亚湖湖面海拔1134米,南北最长为400公里,东西最宽处240公里,面积69000平方公里,是仅次于美洲苏必利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湖岸曲折,湖岸线长达7000多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80米。湖滨地势起伏不大,以丘陵、平原为主。西岸陡峻,其他三面低平。湖岸北部有里本瀑布,排水量达600立方米/秒,是白尼罗河的水源。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岛屿总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较大的有乌凯雷韦岛、布加拉岛、鲁邦多岛、马伊索梅岛和布武马岛等。较大的湖湾有卡维龙多湾、斯皮克湾和埃明帕夏湾等。湖区集水面积约239000平方公里,有卡盖拉河、马拉河等注入;蓄水量2518立方公里。湖水位年变幅为0.3米,表层水温变化在23~28℃之间。巨大的水体对沿湖地区气候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湖区多雷雨,并在大气下层盛行偏东气流,使湖西岸成为东非著名的多雨区。维多利亚湖内岛屿众多,岛上浓荫密布,花草繁茂,别有一派风光。湖中鱼产丰富,尤其是多鳄鱼和河马。乘船游玩维多利亚湖,可以看到成百只河马相互追逐嬉戏的情景,只有当汽艇靠近时,河马才慢慢散去。河马是一种庞然大物,体重一般可达3000公斤,可两只小耳朵同它那庞大的身躯比起来,显得是那样不相称,使人看了不禁发笑。非洲河马性情温和,习惯于在水中生活,而且喜次群居。白天,河马爱把身体浸在水里,将头扬起,让鼻孔、眼睛、耳朵露出水面,装成“打瞌睡”的样子,一动不动地在水中呆上几个钟头;入夜,它们渐渐爬上岸来,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在草丛中寻觅可口的植物吃,直至天明方归。河马的肉可食,烹制后肉色微红,味道鲜美,同“红焖牛肉”差不多。由于维多利亚湖周围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很发达,广泛种植着谷子、玉米、豆子、木薯、咖啡、除虫菊等。除虫菊是一种天然杀虫药,以它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农药或杀虫剂,杀虫力极强,但对人类无害。维多利亚湖周围森林茂密,牧草丰富,野生动物繁多,狮子、大象、豹子、犀牛、斑马、长颈鹿等,到处可见,可谓是集非洲热带野生动物之大成。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三国都是非洲首屈一指的旅游之国,而它们发展旅游事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湖滨地带还盛产各种热带水果,尤其是绿色的芭蕉树比比皆是,品种达200多个。芭蕉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新苗出土后,生长得非常快,只要稍加管理,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芭蕉一般不生吃,可以烤熟或炖熟后吃,也可磨成粉制成各种糕点食用,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当地人还用芭蕉酿制啤酒或烧酒。芭蕉不仅果实可食,而且它植株的各个部分都可利用。芭蕉的主干晒干后可作燃料,茎干捣碎后可作肥料,而用处最大的还要数芭蕉叶子。人们常常用晾干后的芭蕉叶来包装米、豆、咖啡、甘薯、烟草、盐和蛋品等;芭蕉叶还可以用来编织盘子、帽、凉鞋以及母亲下地劳动时安置小孩的帐篷等。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很多人手撑着巨大的芭蕉叶安然行路。在很多村子里,人们用芭蕉叶搭成凉棚,以便过路人躲避暴雨和消散暑气。青翠整洁的芭蕉树,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与高大的椰子树、浓密的芒果树、芳香的花木、大片的草坪交织在一起,可将城市装扮得绚丽多采。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就是一座芭蕉树密布的城市,大街小港,芭蕉树竞相生长,棵棵茎粗叶阔,姿态各异,招人喜爱。坎帕拉是非洲著名的布干达王宫所在地,位于乌干达南部、维多利亚湖北岸,全城建筑在7个小山头上。维多利亚湖碧波荡漾,岸边棕榈摇曳;城区建筑宏伟,街道宽阔,景色秀丽,乌干达被人们称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则又被人们称为“明珠中的明珠”。维多利亚湖区域辽阔,沿湖国家居民的风俗多种多样,很多是古老而又奇特,例如在湖东岸的肯尼亚境内的一些乡村中,自古以来流行着“嫁新郎”的习惯。嫁新郎,即男方到女方家去,“男大当嫁”的做法已不知沿袭了多少年。在那里,男女青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接触,谈情说爱,一旦产生感情后,女方家便托人到男方家去说亲。如果双方都同意,便可商定结婚的具体日期,举行婚礼仪式的前夕,要隆重地将新郎送到女方家。哪家要“嫁新郎”时几乎是全村人出动。送亲仪式一般选在夜晚进行。繁星满天或皎月当空之时,送亲的队伍开始上路。新郎身着崭新的衣服,显得很腼腆,在人们簇拥之下向新娘家走去,长长的送亲队伍,穿行在芭蕉丛中。一路上,鼓手们奋力敲鼓,男女老幼边歌边舞,身系铃铛的孩子们奔前跑后,真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队伍最前面是两个披红挂绿的少女,她们双手托着盛有槟榔的铜盘,连蹦带跳,像两只轻盈的小燕子一样在前引路。队伍最后面的是五、六个携带嫁妆的亲朋好友,嫁妆一般是衣物、劳动工具、猎*、马箭等。新郎的父母走在队伍的中间,他们想到自己的儿子就要开始独立生活了,于是笑容满面、乐呵呵的。到女方家后,新郎的父母躬身向亲家献上铜盘和嫁妆。双方谢礼后,新郎即被人引进洞房。这时,主人和客人入席,大家边吃边谈,直到第二天天明时,新郎新娘从洞房走出来,向众人三鞠躬,表示谢意,嫁新郎仪式到此结束。在客人走后,新郎新娘回到洞房,相互往对方嘴里送一颗槟榔,双双含笑地吃着。当地认为槟榔能够祛邪避祸,标志着小俩口婚后的生活会平安幸福。维多利亚湖有近一半的水域位于乌干达境内,加上其他河流和湖泊,乌干达全境水域面积34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左右,因而乌干达素有非洲高原水乡之称。乌干达全国有大小民族40多个,其中以卡拉莫贾人的生活习惯最为引人注目。卡拉莫贾人总数约30万,是一个世代以放牧为主的民族。在当地语中,“卡拉莫贾”意为“上了年纪的人”。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有着这样一段传说。18世纪初叶,由于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土著黑人居民纷纷赶着牛羊南下,进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寻找水源和草地。一支以老年人为主的队伍在进入乌干达后,由于一路上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他们疲惫不堪,实在走不动了,便要求就地定居下来;而队伍中的年轻人则认为当地自然条件差,坚持要继续前进。老人们说:“再走,我们只有死在旅途之中。要走,你们走。”于是,年轻人继续南下,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便留在了当地。从此,这些人被称为“上了年纪的人”,即“卡拉莫贾”。在漫长的殖民统治时期,卡拉莫贾地区被视为“野人区”、“禁区”等。殖民当局颁布种种法令,不准内地人进入卡拉莫贾地区,也不准卡拉莫贾人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使他们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更为令人发指的是,英国殖民者曾把卡拉莫贾地区辟为“游览区”,专供西方游客猎奇、玩赏。乌干达独立后,卡拉莫贾人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迄今仍未摆脱落后的状况。例如,他们主要以喝生牛血、牛奶、羊奶、吃牛羊肉为生;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弓箭和长矛。他们的风俗习惯更是带有古代那种传奇色彩,抢劫牲口便是件突出的例子。卡拉莫贾年轻人日常的主要社会活动是抢劫牛羊。每当他们带着抢劫来的牛羊归来时,全村人要接风洗尘,进行庆贺,功绩突出者,还要在其左臂上划一刀作为纪念,刀痕越多越光荣。男子求婚,要赶着抢劫来的牛羊见姑娘的面。总之,卡拉莫贾人生活中的这些落后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昔日殖民主义者推行隔离*所留下的恶果。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卡拉莫贾人对外界也总是持疑惑态度。他们从不打听别人财产情况,也忌讳外人打听他们牛羊的多少。假如卡拉莫贾人赶着牛羊从你面前走过,你要是用手指指着牛羊数其头数,卡拉莫贾人会当场反目,轻则给你一顿斥骂,重者还会用棍子打你。而一旦动起武来,外人总是吃亏,因为卡拉莫贾人身材高大,勇武好斗,人莫能近。因此,请你记住,卡拉莫贾人性格独特,他们最喜欢的是,对财产要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