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9: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5:09
中国古代国策是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非常的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封建社会农民比较好管理,商人不好管理。
我国古代一直奉行的*,都是重农抑商,有一个我们所熟知的排行,叫市农工商,阶层最高的是那些读书人,做官人,排在第二位的是农民,排在第三位的是工人,排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商人。从这个排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古代,中国商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在我国古代很多朝代中,朝廷还颁布*,专门规定商人和商人的后代不能做官。
在小农社会封建古代,统治者们不管是对外对付敌人,还是发展自己国家本身,都需要粮食作为后备力量。有一句俗语叫,粮草先行。古代战争频繁,各民族之间经常互相争战,那么粮食就成为兵家必争之物品,粮食既然这么重要,那么种粮食的农民地位会变得比较高。
古代的统治者管理农民的时候比较好管理,因为农民依靠的是土地,统治者们管理好土地,分封好土地就可以了。但是商人就不一样了,商人是做贸易的,到处来来往往,跨越地区之间,所以说商人是最不好管理的。统治者们也不希望人民来回流动,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所以就下了*,规定商人和商人的后代不准为官。这个*也是为了抑制商人的发展。
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候,农民们都是足不出户,也不外出打工,收入是特别的低。改革开放之后,各种小生意就开始繁荣起来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人。我们现在商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现在属于金钱社会,钱可以用来做一切事情。不过在古代,商人赚钱了,国家要收取很重的税,而且有钱了不能让你尽心尽意的花,还要给国家捐献,让你有钱了也花不出去。所以说古代很少的人愿意去选择做生意,也是这个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5:09
中国古代有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国策是重农抑商。因为整个国家的主要生产和经济来源是农业,而许多商人是由统治阶级或官宦支配的,所以商人地位很低。
中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现在都是,更别说古时候了。重农思想一直支配着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农业是封建经济决定性部门,封建国家机器与统治阶级都主要是依赖于农业经济而存在和发展的。可想而知古代重农抑商也是理所当然的。
战国时期的商鞅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实施“抑商”*的。当时各诸侯国首要任务是巩固新兴的地主政权,而当时的商人却盘剥小农经济,这可是地主政权的经济基础。结果,一边是商贾拥有巨额财富,君主*力驱使;另一边是大量农民破产,沦为奴仆、无业游民,家底稍好的成为小商贩。一来二去,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即经商易富而务农易贫,自然刺激了民众向“从商避农”趋势发展。各个朝代建立之初,大多是土地荒芜、人民挨饿受冻、*财政不足、民众普遍没有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统治者自然要大力孤立农业,先填饱人民的肚子儿。人都没了,还经啥商。古代的主要税收和经济主体都是以农业为主的,所以即使有商人经商,在众人眼里的地位也并不高。
但是我们要知道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朝代背景下国策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古代的社会形势和国策制度也是在不停的更新和发展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5:10
主要生产和经济来源是农业,而许多商人是由统治阶级或官宦支配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5:10
中国古代有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国策是重农抑商。因为整个国家的主要生产和经济来源是农业,而许多商人是由统治阶级或官宦支配的,所以商人地位很低。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5:11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并不是五千年来商人的地位都非常低下的。商鞅这个人,可说是改变商人地位的分水岭。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甚至说是达到了歧视的地步。“士农工商”,第一个是当官的、读书人,第二个是农民,第三个是工人,第四个才是商人;九流之中,甚至老百姓还有这样一种排法: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商人也是排到末位。商人“卑之曰市井,贱之曰市侩,不得与士大夫伍”,充分说明了商人在古代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囧况。
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属于农耕文明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农民最好管理,因为可以利用土地把他们束缚。而商人最不好管理,因为他们走东串西,住所并不固定。从历史上看,商人资助军队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从国家的利益上,皇帝除了防藩镇割据的将领,比经济上就是防商人。从秦代到明清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商人不得为官,就是为了防止商人与*勾结起来,维护政权的稳定。
商人的由来,可追溯到夏朝时期。先秦时中国也有大一统的王朝,夏、商、周,这三个王朝长达近两千年。商人的由来,与商朝有关。一般人的理解,商朝是代替夏朝而来的。其实这是个误解,早在尧、舜、禹时期,就有商部落了,商部落的始祖,叫做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