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马迁一生的感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3: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44
司马迁的生死观是对不朽理念的进一步诠释。而不朽理念本身就包含了对死亡的原始恐惧。据笔者可以查找到的这种恐惧的最初表述,当是出自孔夫子。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记有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然而欲使名垂后世,也不是一件容易如愿的事。比如《伯夷列传》就记载了伯夷、叔齐因相互辞让君主之位而相偕去国;又因反对周武王以暴易暴,不食周粟而死。司马迁指出,如果不是因为孔夫子记录了他们的事迹,他们就会如许多怀有同样情操者一样湮没无闻了。所以司马迁在传末又一次引述了孔子的话:“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司马迁才情既高,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及家族的梦想。但他本人肯定也是时时刻刻受到达不成不朽的恐惧胁迫的。本来作为一个朝廷小官,司马迁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没有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予以提携,达成不朽应该是相当困难的。但达成不朽的机遇还是出现在了司马家族的面前。这个机遇是,他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承平时代,又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有条件继续自孔子以后中绝的著述事业。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开始,就着手为开创家族的不朽事业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可惜天不假年,司马谈只好以临终嘱托的方式将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交到了司马迁手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在司马迁时代,这个生命还属于父母、家庭、家族。正是背负着家族与先人的重托,司马迁开始其对不朽的追求。当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进行到第七年时,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也因为为李陵说情,而使他的不朽事业面临夭折的危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44
呵呵 以我腐女的角度看,司马迁一生活下去的信念是,他深深爱着刘彻。也为爱着他所以要他知道自己
的错。要跟他别扭,你怎么可以这么嚣张呢?!你的眼睛里怎么看可以见不到我的存在呢?虽然有卫青、有
霍去病,虽然我不能帮你征战沙场,虽然我只是个小小的史官。可我也要在历史的山峰上与你比肩而立。我
要让这天下,让那世世代代的人看到我司马迁的名字就想到你刘彻。即使这份爱早已让灰尘埋葬与地下,这
种联系也不能改变!! 我这可不是完全胡扯的哦,《史记》中是有影射的。 大家都知道奸佞一词。这一
词最早就是在《史记》中出现的。现在的人都将二字混为一个意思,其实是不对的。佞臣在《史记》中就被
用在了卫青 霍去病的身上。其意为以色相为手段博取帝王垂爱的臣子。这种人与专职男宠的区别在于他们
自身有一定的才能,而不是单纯以色相惑君王而获得荣华富贵。这也是韩子高与龙阳君的差距。历史上最著
名的奸佞之臣就莫过于和珅了。 以上言论皆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若有疑问可去狗狗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4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听到这句话就知道司马迁是什么人了,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忍辱负重
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他们都能忍
虽说宁为碎玉,不为瓦全,但今日的瓦全,却是为了后日的美玉!
难道都要想项羽那样乌江自刎,报怨苍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45
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9:46
西汉的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了宫刑。当时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难以想象的,当时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生,从此他提起笔树立了忠臣义士的形象,造出了魑魅魍魉的原形……终于一部3000年的通史《史记》得以著成。
当时的司马迁被屈辱困扰着,使他“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但他并没有放大自己的痛苦,而是直面人生道路的崎岖,并且尽量缩小痛苦,把它当作是上天为自己编写的人生中的一部分,最终完成了历史的一座丰碑。
司马迁为封建社会的文人,遭不白之冤,司马迁懂得了去直面挫折,去缩小痛苦。
司马迁让我们懂得在逆境中生活,应学会去缩小已有的痛苦,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把它想象得十分可怕,只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悲观厌世,甚至盲目轻生……诚然,个人得不幸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你本身不抗争,不缩小痛苦,就永远改变不了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