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速生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3:09
速生桉树的种植技术
1 、品种
桉树属桃金良科,原产澳大利亚,树种多达945种,分布跨度大,表现差异也大。我省引种栽培表现良好、 速生丰产、适应强、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巨尾桉、尾巨桉优良无性系和巨桉、赤桉优良种源。赤桉较耐寒、抗风。
2、特征特性
(1)巨尾桉、尾巨桉两者均为杂交品种,前者以巨桉为母本、尾叶桉为父本,后者以尾叶桉为母本、巨桉为父本。它们喜光、生长迅速、干形好,耐-3℃短期霜冻,抗风力弱;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巨尾桉综合了巨桉生长快,纸浆得率高和尾叶桉对低海拔干旱土壤的适应性和抗溃疡病能力强的特点。无性繁殖容易。在闽南表现良好的有DH33-27、DH33-22、Dm2-29、DH32-27、DH32-22、DH32-10、DH32—13、Ec1、Ec2等无性系。
(2)巨桉为高大乔木,生长迅速,树干通直 *,极喜光,但不耐炎热,可耐-5℃的低温。主要适生地区为南*带及热带高地,年平均温度15—25℃ , 年降水量1000—1800mn,元台风的地带。立地条件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各类壤质土或较粘土壤生长最好。在我省闽南山地表现较好的无性系有G2、A3等。
(3)赤桉为大乔木,干形通直,树高20—45m, 适应性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耐周期性水淹,在较干旱贫瘠而土层深厚的地上也能正常生长。能耐-5℃ 短时低温。强阳性树种,具早期速生的特性,在光照不足或庇荫的情况下长势不良。赤桉根系较深,主根发达,树干坚实,叶较稀疏,小枝下垂,因而抗台风能力强,能抗11-12级台风。
3 、栽培要点
(1)优良无性系选择:在闽南、闽中、闽西表现较好的优良无性系主要有巨尾桉的DH32-29、DH32-27 、DH32-22、DH33-27以及尾巨桉的Ec1、Ec2、巨桉的G2、A3等,应使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或扦插苗造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 提倡就地培育扦插苗,就地栽植,以免长途运苗造成苗木的损伤。
(2)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坡度25°以下,海拔600m以下,交通方便的丘陵、台地、平原和低山下部。造林地绝对低温应大于-5℃,否则易受冻害。
林地清理:应在造林前一年的7-9月份完成 , 主要进行劈 草炼山 , 挖除杂灌头和五节芒头。炼山时应注意防火和保持水土。
白蚂蚁防治:在造林前一年的9-10月投放灭蚁灵诱饵剂,每公顷投放225-400包,以“品”字形均匀投放于造林地,造林地周围应适当多放,投放点挖10-15cm深小坑,铺薄层枯草,连袋放入药剂1-2包,覆土压实即可。在已炼山未整地的宜林地上投放,防治效果最好;如果造林前未及时防治,也可在造林当年的4月投放诱饵剂,但造林时必须在根区施驱蚁药保护。
整地:应在造林前一年的年底前完成,一般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规格为70×40×35cm。种植点成“品”字形排列。
施基肥:桉树对肥料十分敏感,施基肥是营造丰产林的重要措施。在造林前一个月左右回表土时施长效的钙镁磷或钙镁磷与等量尿素混合肥、桉树专用肥,每穴均施500g。基肥还可就地取材,靠海捞海肥,靠山积绿肥。每穴施海肥1-2kg、土杂肥2-3kg。
造林密度:一般为1350-1800株/公顷,为充分利用桉树喜爱侧光的生长特性,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配置株行距,一般采用2×3m的规格。
造林季节:宜在2-3月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进行。
起苗与运输:选择苗高10-20cm的苗木上山造林。营养杯苗应浸湿或淋透水后方可上山造林,当日用不完的苗木应置于荫棚内淋水保湿。
造林定植:栽植时,剥掉容器或塑料薄膜袋,撕袋前应双手压紧容器土,袋子应全撕取出,不可只撕底不撕边。定植复土时应从四周向内压紧,杜绝垂直下压,以防破坏容器土。定植时应注意不要把苗木栽在基肥上,以免使幼苗根部接触肥料造成“烧苗”而影响成活。还要注意舒根和压紧,使幼苗根部能与土壤紧密结合。
防虫:桉树小苗根茎幼嫩,易受白蚂蚁、蟋蟀、小地老虎等危害,造林后的三个月内尤为严重,有无防虫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防治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炼山清杂要彻底,回表土时捡尽草根,以切断白蚂蚁的食物源;二是边造林边施驱虫药(一般不隔夜), 每株施小半汤匙( 约5克 ), 施药时注意紧绕根茎处,撒药范围广,效果较差; 三是诱杀, 在造林地内分散置放1605混合粉,对金龟子、小地老虎等防治效果好; 四是结合追肥, 施呋喃丹, 防蚁。
幼林抚育:春季造林两个月后应及时除草一次,至8-9月杂草种子成熟前再除草松土一次。第二年还需适时进行1-2次抚育, 经过两年抚育管理后,幼林即可郁闭 。
追肥:在定植后1-2个月及时追肥一次,7-8月雨后再追肥1次, 第二年的早春结合锄草松土追肥一次,施尿素或复合肥, 每次每株追肥以100-250克为宜。
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地施肥, 即根据林地土壤的养分、水分、质地和酸碱度等特性与地形条件进行施肥, 每次施肥前要除净杂草; 二是施肥时应在穴的后坡方向开沟深埋, 以减少肥料流失; 三是雨后施肥, 以加速肥料溶解和减少肥料淋失; 四是山脊、山坡中上部等贫瘠地段应多施, 沟边、山谷等肥沃地少施。
抚育间伐: 培育目标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生产纸浆材), 不需进行抚育间伐 , 但对出现的病株及风折木要及时砍伐清除。若培育大径材, 可安排1~2次抚育间伐。闽南地区应在造林后第2~3年安排一次抚育间伐。
萌芽更新: 萌芽更新作业法是桉树营林特点之一。①萌芽更新季节: 在东南沿海以冬春为好。②整理萌芽条: 第一次整理萌芽条应于皆伐更新后3~6月, 萌芽条高达1.5~2m时进行。采取去弱留强办法, 每伐桩留3~4株, 经1~1.5年的培育后再进行第二次整理, 最后留伐根东南部位生长快、粗壮的1~2株, 每公顷保留1800~1950株为宜。③抚育施肥: 在采伐后林地清理完就要松土抚育, 使土壤疏松通风透气, 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利于伐根萌芽生长。施肥在采伐后萌芽前进行, 采用沟施法, 每株施磷肥或复合肥1~1.5kg, 也可施尿素, 有条件最好与有机肥一起混合施用。
这个速生树种争论很多 你看一看 自己判断吧
资料〇:
有些人认为桉树人工林“林下无草,林中无鸟”,“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桉树林过度消耗水分和养分,减少生物多样性”,要求抵制桉树发展。持有这些说法的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的本意可以理解,但是应当指出,以上这些论据多数是不严谨的,有些明显地属于随意的推论,有些则失于片面,好像人们常说的盲人摸象。
有报道称一根新砍的桉树“5分钟就流出一杯水”,那可能是事实,桉树幼林生长极快,耗水量很大,但不能因此得出桉树就是“抽水机”的结论。在植物的速生季节,植物茎杆流出一杯水的现象太普遍了。北方的桦树、糖槭等,一个小时就可以从一个钻洞里流出一桶含糖分的液体。根据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在雷州半岛的多年实测数据,桉树人工林的蒸散量小于1000—1100mm,不会造成地下水减少。 更多实验证明,桉树的养分消耗比其他树种低。当然,如果施肥量赶不上生长的需要,桉树就只能摄取土壤中的营养,采伐时又不将枝丫树皮留地,那么将土壤营养耗尽是可能的。但这是一个经营的问题,是所有人工林都有的问题,不是桉树独有。笼统地说种植桉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是武断的。还有,桉树生物多样性问题,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虽不如天然林,但好于马尾松、灌丛、草地和农业用地。
桉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能在短期内帮助我国缓解环境矛盾的树种。估计在2010年,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可达250万公顷,年生产木材3000万立方米以上,这可以使得国产木浆自给率达50%以上,由此又可以促进我国造纸业以草浆为主向以木浆为主的转变。桉树还有可能成为一个使得贫困山区脱贫的树种。据测算,广西每年几个亿的造林资金,其中40%转为农民的务工收入。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是多赢之举,其利远大于害,我们应当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
资料一:
根据试验表明,桉树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桉树还有很强的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低,用水量很大,严重影响到水土保持,他们在雷州半岛种植的试验证明,桉树的种植绝对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大面积桉树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保持水的能力差,时间长了,土地表面板结,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其次,桉树林在没有人为影响的条件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会对土地增肥,不过,如果有人对其照顾影响、甚至施肥促生,它还是会导致地力肥力的下降.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凡种植桉树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况恶化,土地贫瘠。桉树有化感作用,在桉树人工林会产生一些物质抑制和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长。桉树的人工林下地表植物的确不多,即使有也是物种比较少,人经过多的林地甚至会变成光板底,对于生态发展而言的确不利。桉树人工林对其他生物有很强的“克生”作用,桉树的化感作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种植桉树之后再引进其它植物,根本无法存活,土壤强度比例逐年升高,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增多。桉树不是“抽水机”,而是比较会“利用水”的树种。据联合国粮棉组织专家专项调研,桉树的水分利用效率比针叶树、相思树等树种要高,光合合成相同量干物质要比后两者高94%。
另外,还有研究文章指出,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干重),松树需要消耗1000升水,相思、黄檀、香樵、咖啡需要800升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也就是说,大家都长那么大时,桉树比我们很多常见的树种少用差不多一半的水。
另外,桉树成材快,对林浆纸一体化很有帮助,但是现在基本上种桉树已经基本饱和,在过2年需要找替代树种.
资料二:
综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中国西南林学院及国家林业局、*电视台等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单位的权威意见和客观报道,大面积种植桉树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桉树是“抽水机”
桉树是速生丰产林,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时间长了,土地表面板结,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 桉树是“抽肥机”
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凡种植了桉树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况恶化,土地贫瘠,到时再引种其他植物根本无法存活。土壤强度侵蚀比例逐年升高,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增多。
3、 桉树是“霸王树”
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不能生长,而且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被上没有草、灌木(如家乡俗称的当泥树、牛奶根、鸡屎藤、金银花等),也没有小乔木及各种中草药材等。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种衰减、退化,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林中动物十分稀少甚至绝迹,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砍伐天然林种植大片树木种类单一、树龄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会导致“绿色沙漠”;干燥且易形成火灾;还会导致小气候变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将遭受*性的破坏,且难以恢复。而且不一定在两三年内显现出来。
4、 桉树施用的化工产品毒性强、毒效长,桉树气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
据说种植桉树时将施用某些毒性强、毒效长的化工产品,该产品一旦施加在土地里,将很难清除干净,对水质污染极大,人畜饮用后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另外,桉树发出的气味对人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将威胁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
资料三
近年来我省各市都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种植一种叫桉树的速生树种,本来在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现在也无可厚非,然而不时的有些所谓的“桉树专家”出来极力捧红桉树,振振有辞曰“中国的林业出路在桉树”,如此得卖力到最后我终于搞明白,这些专家“家”里培了一大批桉树苗,还指望着这些桉树苗发大财再加上一些地方的林业部门“扇风点火”,在速生丰产林里大发其财,于是各地都出现了毁林造桉树的情况,十年绿化广东成果消耗殆尽。本着正本清源,特提出桉树丰产林六大罪状,希望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能真正以科学发展的理念种植桉树林,适量发展,切莫只顾眼前利益而做了千古罪人:
一、种植速生桉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部门利益,而非国家提倡地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如今速生丰产林在如此多人反对的情况下,各地仍大规模发展的原始推动力就是上面所说的专家和林业部门,专家卖桉苗发财,林业部门收管理费得利,更有*人员承包工程从中渔利。
二、大规模发展桉树丰产林存在潜在危胁。现在社会上有*呼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有毒”,也有人讲的恰好相反,说桉树根本不存在“抽水机”“抽肥机”“有毒”,而且桉树生态良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此且不论桉树是否真如传说中的“抽水机”“抽肥机”“有毒”,只是想说:我们到现在还是没搞清楚桉树究竟是好是坏,可我省已经是漫山遍野的都种上了这桉树,“桉树派”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危险性多高,假设桉树真的有毒,日积月累造成危害,我们又如何对得起子孙后代。
三、破坏物种多样性,造成物种单一。学过生物知识的人都知道,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种类越多越稳定,种植桉树之前要“炼山”,说白了就是放火烧山,任何生物都被烧死,然后种上桉树,于是山上除了桉树,杂草,以及以桉树为生的病虫,其他都没了。可以肯定说一句,物种的单一化绝对不是科学发展观。有老百姓说,现在,野猪都没地方躲了,也许我们的子孙只能从电视上看到野猪的样子。
四、大规模发展桉树造成毁林造林。现在有些市也相继出台了规划,其中大多有“只能荒山、火烧迹地造桉树林”的规定,可是其实情况是:1、荒山林地肥力太差,种植桉树势必加大成本,所以几乎没有造林公司愿意在荒山上造林。2、火烧迹地地力也许不错,可更多的情况是:火烧了200亩的迹地上,为规模效应往往规划造2000亩。以上两种情况造成了数不胜数的毁林造林的例子。
五、大规模发展纯种桉树势必造成病虫害肆虐。十年绿化广东时期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期间大规模种植纯马尾松林,现在松树病虫害泛滥成灾,而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纯种桉树林病虫害失去天敌制约,一旦失控以现在桉树基地的规模将是灾难性的。
六、如今造林公司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租得山权,一般租期为三十年,以五期砍伐周期约六轮,问题是砍了六次后呢(桉树号称“林作物”,就像农作物一样需要不时的施肥),造林企业的趋利性注定租期结束后时山上“片甲不留”,剩在山上的可能是土壤板结或沙化,或者能长出些杂草,到时候我省又将出现多少荒山,我们要这样的生态省吗?
说实在的,明眼都看得到现在这种大规模发展桉树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它以生态做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日本1亿2470万人口所用的一次性筷子全部来自中国,而日本本土森林覆盖率达66%,我不由想大声呼喊,谁来制止这种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