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0:1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7:17
“长城”一词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管子·轻重》篇,文章中有“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句,根据管仲生平和齐桓公在位年推断, 此长城(齐长城)的建筑年代应在公元前685年至前645年之间。 但现在学术界都认为《管子》这本书是后人托名于管仲的著作,是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文章,因而不能由此断定齐长城是最早的长城,但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的《下贤》篇中有载,魏文侯因喜好以礼待士,“故南胜荆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这就明确提出,魏文侯时(公元前446至公元前397年)就有齐长城了。而魏文侯虏齐侯和自己被封为侯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03年。《水经注·东汶水注》引《竹*年》也讲:“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伐齐,入长城。”晋烈公十二年,正当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而作为佐证的是出土于洛阳金村古墓的(厂瓢)羌钟上的铭文,铭文记载了这件史事,中有“迮入长城,先会于平阴”句。“平阴”应当是齐长城西端的起点,即山东平阴城。 关于修筑“长城”的明确记载,在司马迁著的《史记》中有很多,如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中山筑长城”,赵成侯七年(公元前368年),赵“侵齐,至长城”(《史记·赵世家》);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史记·秦本记》);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史记·魏世家》);赵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史记·赵世家》);齐宣王年间(公元前319—301年),“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史记·楚世家》);“泰山西有长城,缘河经泰山余一千里,至琅邪台入海(《史记·苏秦列传》);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1年),“张仪游说燕昭王: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史记·张仪列传》);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前282至前278年),“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等等。 此外,记载春秋战国事的《竹书纪年》中也有周显王十年(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7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和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的记载。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史记》中见“长城”一词很早很多,他提到了中山国筑长城,魏国筑长城,赵国筑长城,齐国筑长城、燕国筑长城、秦国筑长城,而未提到楚国的长城。但《史记·秦本纪》中提到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方城”无疑是楚国的军事防御工程。楚国有“方城”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书中讲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伐楚,楚国派使者屈完劝齐桓公退兵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而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注释道:“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字”;又说“盛宏之云:叶东界有故城……南北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而《汉书·地理志》也记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这样就把楚长城的始筑年推到了公元前656年前。与《管子》中所记的齐长城的始筑年代不相仲伯。因此有人认定最早的长城是出现在春秋时期. 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在现在的河南南阳,为了防止郑、秦等国侵入,公元前7世纪在北边修筑了长城叫做方城,位置在方城县独树乡黄家外大关口。旧县志所称方城山,即指此。大关口西有伏牛山东麓的对门山、旗杆山和香布袋山诸峰;其东有黄石山西麓之擂鼓台、北岭 头和尖山诸峰,两山耸立夹峙,形成隘道,称为“大关口”。 大关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分别筑有土、石城垣等关塞设施。大关口东侧,南北两边分别筑有土城,残高1.5~3 米,顶部宽1.5米,底宽10米,断面呈梯形。北边土垣,由关口向东北延伸到后石垄,折北100米转向东北直插北岭头山腰,全长810米。南边土垣,由关口向东延伸到小山腰水库旁,转向东部尖山山腰,全长640米。大关口两侧城垣,因水土流失已无法确知其高度,但远望象一只巨蟒由山下蜿蜒盘旋至山巅。两侧整个城垣呈长方形,全长达 1419米,垣上还筑有几处12米见方的“敌台”城垣的修建,基本上是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土土筑,无土石砌,都选择在外侧陡峭的坡地上,自然增加城墙的高度,提高城墙的防护能力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筑的军事钜防。它始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比秦长城还要早近五百年,是迄今发现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堪称为“中国长城之父”。齐长城横亘于山东省境内,它西起今黄河东岸的济南*清区,中经泰沂山区,直达黄海西岸的青岛市黄岛区入海,横跨济南市、泰安市、莱芜市、淄博市、临沂市、日照市、潍坊市、青岛市等八市所辖的18个县、市、区,全长618.9公里。长城的原有高度6米左右,宽度8米多。整个齐长城的修建,突出体现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山区多用石筑,而在丘陵和平原地带则用砂土和粘土夯筑。据测算建造齐长城的土石方总量约为2970万立方米。在齐长城沿线还有许多关隘、烽墩、城堡(兵寨)和点将台等遗址,其中以长城源头的济南长清大峰山一带的城堡保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7:18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 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 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