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6: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8:37
1942年2月底,日军对缅甸发起攻势,英军防务吃紧,仰光岌岌可危。情急之下,中国远征军奉命进入缅甸支援英军作战。首先进入缅甸的部队就是远征军第五军的第200师,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是一直精锐部队,全师是中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机械化部队,师长戴安澜是一代名将,在昆仑关战役中曾立下过大功。
戴安澜
3月7日夜,远征军第200师抵达同古。而于昨日夜里抵达同古的戴安澜与印缅第一师师长史考特(Scott)会见时,询问日军情况及进展状况,史考特竟然不知道日军动向。戴安澜无法,只得自己派出侦察兵前去刺探日军动向,拟定作战方案。
3月18日上午,戴安澜派出的一支侦察部队击毙了日军侦察兵30余人,缴获了日军的文件。从日军文件中可以看出,鬼子第55师团主力正在朝同古方向开进。当天夜里,远征军司令部下令第200师死守同古,当时援军还在1000公里外,戴安澜深知此战不易,于是决心与同古共存亡。在同古大战的前夜,戴安澜写下了给妻子的绝笔信,决心战死沙场。
远征军
3月19日上午,日军第55师团主力汹涌杀来,日军兵力是第200师的两倍。日军以飞机大炮为掩护,对同古发起了猛攻。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多次打退日军进攻。日军还用俘虏的中国士兵为炮灰冲在前面,又派出中国战俘到同古刺探军情,戴安澜得知情况后,一一瓦解了这些战俘的行动。
3月22日,日军增兵至2000余人,携带野炮、山炮数门和飞机多架,连续向第200师前进阵地鄂克春东西之线发起猛攻。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中午,日军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敌我双方反复冲杀肉搏多次,双方军伤亡惨重。
28日,日军步骑兵偷袭第200师在色当河东岸的指挥所,戴安澜亲自率领指挥所全体官兵向渡河偷袭的日军进行射击,战斗进行得相当激烈。第599团、第598团得知情况后,立刻派兵支援,经过一夜激战,日军终于被击退。
29日,英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自行撤退,把同古的侧翼暴露给了日军。日军趁机迅速抢渡色当河,开始包抄第200师的后方。由于日军包抄而来,为避免全军覆没,军长杜聿明下令撤退。3月30日凌晨,第200师官兵在戴安澜的带领下成功突围,全师在突围行动中连一个伤兵都没有丢失。
日军在缅甸
同古战役,台湾编写的《抗日战史》记载:第200师上共计约2500人,歼灭日寇5000余人。整整10天的战斗,第200师歼灭了鬼子5000多人,自身折损2000多人,这是一场难得的胜仗。但由于援兵迟迟不到,第200师弹尽援绝,日军第56师团又赶来支援,不得已之下,第200师才撤出同古。
同古之战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名声。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军事回忆录曾记载:东瓜(同古)攻略战,历时10天结束,师团于30日占领了东瓜,正面守军为重庆200师,该部队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敬佩。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对于此战,史迪威也曾评价:“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4月8日,中英双方准备进行平蛮纳战役,将日军彻底赶出仰光。当时的部署是利用梅苗到曼德勒之间的山地地形优势与日军激战,将日军大部歼灭。若日军增兵来援,则不要轻易与日军决战,退一步准备曼德勒会战,只要守住梅苗与曼德勒之间的出口,以持久战消耗日军就行。这一战略在当时无疑是最正确的战略,中英军队联合起来,利用地形优势阻击和消灭日军,消灭日军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然而,再好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从4月1日起,西路的英军一触即溃。4月13日,英军要求中*队全面接防西路阵地,并掩护其撤退。当时英军扬言,如果中国远征军不去掩护,英军就马上投降日军。
当时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认为,孙立人部才从仁安羌将英军解救出来,不可能在乔克巴地区还能出现这么多日军,如果这个地区真有那么多日军,肯定会先被孙立人发现,于是不同意派出第200师去解围。英军于是不断向史迪威反映,最后罗卓英下令第200师前往解围。
当时戴安澜与杜聿明的意见一致,但命令已经下达,于是为保险起见,决定只派2个团前去,留下一个团作为预备。一旦西面没有发现日军,就赶紧掉头往东边来。由于史迪威不断催促,并且还动用汽车运送第200师官兵,因此第200师不得不赶往乔克巴当。
远征军在野人山
但当部队抵达乔克巴当时,连一个鬼子的身影都没见到。第200师见不到日军,有紧急赶往棠吉。这样一来一去,耽误了三天时间,而就在这三天时间里,日军攻占了棠吉并向腊戌发起猛攻。
4月23日,第200师开始向棠吉的日军发起进攻,师长戴安澜命令炮兵将火炮推到阵地最前沿,开炮轰击日军阵地。日军遭到炮击,死伤惨重。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歼灭了死守棠吉的日军,棠吉被第200师收复。
4月28日,腊戌失守,远征军回国之路被日军截断。腊戌失守后,史迪威决定退到印度,罗卓英留下来指挥远征军。史迪威于上午去了印度,罗卓英也在下午去了印度。两位指挥官都去了印度,在缅甸的远征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当时杜聿明下令全军转入野人山,从野人山转到印度,结果全军在野人山差点全军覆没,死伤惨重。
5月13日夜间,第200师潜过安德勒至腊戌的公路。5月18日傍晚,在通过归国途中要穿越的最后一条公路—细包至摩哥克公路时,都200师被日军阻击于康卡村。那一天雨雾弥漫,第200师官兵冒着*林弹雨和大雨,力战日军杀出血路。戴安澜亲自率领第599团一营赶往第一线支援,在穿过马路的途中忽然遭到日军狙击,戴安澜的*、腰部各中两弹,柳树人团长、刘杰副团长不幸当场牺牲。
仓皇逃窜的英军
受伤之战,戴安澜被参谋长周之再从草丛中找回,戴安澜忍住剧痛指挥部队突围。5月19日,全师撤出战斗,远离公路深入山地。5月20日黄昏,第200师从一条羊肠小道安全通过了细摩公路。26日下午,参谋长周之再、步兵指挥官郑庭笈问戴安澜走哪条路才能回去。此时的戴安澜已经不能说话,他示意人们将地图拿来,戴安澜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指示众人从这条线回国。
由于戴安澜腹部中弹,已经不能动弹,没有办法背着他走,身边的警卫于是砍了几截树枝,做成一个简易担架抬着他走。当时没有急救包、没有干净棉花,就连盐水也没有,如何有一小瓶酒能够及时消毒,戴安澜也许不会死。
突出重围之后,第200师还剩下4000余人,他们抬着受伤的戴安澜在暮色中进入缅北大山,朝云南走去。5月26日下午,在距离云南仅100公里的缅北茅邦村,受伤的戴安澜因为伤口感染溘然长逝,享年38岁。在弥留之际,戴安澜叫随从给他整理衣容,并且扶他坐起,他向着祖国的方向凝望了片刻之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戴安澜及其家人
5月29日,由于天气炎热,郑庭笈发现戴安澜的遗体开始*,不能再继续行走,于是决定将其遗体火化。郑庭笈等人将戴安澜火化之后,拣出遗骨并按部位用绸布包好,装在木箱里,跟598团团部一起行进。
5月30日10点左右,接到消息前来接灵位的陈文钟来到云南保山的一个山口等待。下午2点钟左右,有4位军官抬着装有戴安澜遗体的黑色棺材从山沟里走出来,后面跟着10多个送行的官兵,人人神情肃穆。在一位士兵手握的木棒上,有一件戴安澜穿过的衬衣,衬衣胸前集中有好几个*眼,沾满了一大片血。
戴安澜雕塑
戴安澜的灵柩运回昆明后,陈文钟将这件血衣盖在灵车上,灵车行驶在昆明街头时,数十万民众夹道垂泪送别。1942年10月29日,美国向戴安澜颁发了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是在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人,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
在戴安澜的葬礼上,毛*送来了亲手写的挽联:“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一生只为两个人写过挽联,一位是罗荣桓,一位就是戴安澜。
1948年5月3日,戴安澜的遗骨安葬在芜湖市小赭山上。戴安澜墓地,成为了无数后人敬仰、祭拜之地。40年后,老兵郑庭笈在回忆录里写下了对这段往事的详细记录,为我们留下了戴安澜师长牺牲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戴安澜之墓
戴安澜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他的事迹至今人们仍在传颂,他的名字值得后人铭记,他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