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吴起大将是怎么死?太子即位是怎么处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6:2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49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
说起吴起这个人,那在战国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他辅佐过鲁国国君、魏文侯、魏武侯、楚悼王四个国君,并且都做出了一番不小的事业,以至于司马迁在为他做传的时候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把他和孙武、孙膑并列,认为他是当时少有的军事家之一。
但是,吴起也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人,即使是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最后也只有寥寥数语:“以刻暴寡恩忘其躯”。
那么,为什么司马迁会有这样的评价呢?就先让我们来看看吴起的生平功过业绩吧。
吴起最先辅佐的是鲁君。鲁国是一个小国,国力、军力都十分薄弱,而当时的强国齐国陈兵国境,鲁国岌岌可危,随时有灭顶之灾。而面对为其服务的大军事家吴起,鲁君却不敢用,因为有人说了: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用了不保险。吴起为了解除猜忌,取得鲁君的信任,就杀了自己的老婆。于是,鲁君用吴起为将,一举打败了齐国。而这之后,又有人说了:吴起太残忍,为了取得信任,竟然杀了老婆,此人必有异心;吴起在鲁国,必然招致战争;吴起为人不孝顺,母亲死了也不回去奔丧,等等。鲁君听信了谗言,解雇了吴起。——事实上,鲁君解雇吴起的原因究其实只有一个,吴起功高震主。而堂而皇之的理由则是:池小养不下大鱼,庙小容不下大神。——确然,像鲁国这样一个小小国家,经不起折腾;而吴起这样一个军事大家在鲁国,也的确没有用武之地。
——至于残忍的杀妻行为,这在视妻子如衣服的中国古代,基本上就像换了件衣服一样平常,鲁君并不会太在意的,司马迁也同样的不以为意。
——母亲死了不奔丧,我们就更可以理解了:吴起毕竟是一个杀了三十多个人的杀人犯啊,回去了,卫国会让你逍遥法外吗?——他就是想回去,可他能回去、敢回去吗?
被鲁君解雇后,吴起投靠了魏文侯。而魏文侯的重要谋士李克一开始对吴起的评价就是:军事天才,贪财好色。
吴起的军事天分很快就得以体现:他很快就将魏军训练成了一支勇猛善战的劲旅——魏武卒,并且这支劲旅在吴起的带领下连战连胜,打败了强悍的秦军,夺得了秦国的五座城池和大片土地,气的秦献公立下国耻碑后不治身亡。其后,魏文侯因为吴起“廉平”,而任命吴起为西河太守。吴起在西河太守任上做的非常出色,*清明,百姓拥戴,士卒用命,威震四方,使得韩国、秦国不敢对魏用兵,确保了魏国西南边陲的安宁,为魏国的变法改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和平。这里,对吴起的评价就又有了分歧:李克说他贪财,而魏文侯恰恰因为他清廉公平才任命他为西河太守的。看来,评价一个人不能只听道听途说之语,只有时间和实践能证明一切:吴起的清廉肯定是真实的,否则他不可能领导好西河这样一个地域和人员组成十分复杂的地区的。魏文侯给了吴起极高的信任,然而,好景不长,魏文侯病死了。魏武侯继位。
魏武侯即位后,作为一名元老重臣,吴起应该说是尽心尽力辅佐他的,但是,那一个千古不变的定律也随之出现:主少国疑,功高震主,君侯猜忌!——吴起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魏武侯的猜忌,从任命资历、威望、功劳、能力都远不如他的田文为相就可以看的出来。魏武侯的猜忌变成了试探:他要把妹妹嫁给吴起。如果吴起接受,那么功盖魏国的吴起就成了自己的妹夫,肯定不会有二心;如果不接受,就说明已经有了二心,就要提早预防。吴起可是完全没有防备,他在目睹了大公主对丞相丈夫公叔座的当众羞辱呵斥(其实是演戏)后,对大公主说的更加刁蛮的小公主立即心生反感,断然拒绝了婚事。——吴起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否则,他也不会悍然杀掉几十个嘲笑自己的人,——这样一个极为自尊的人,当然不可能为了*厚禄或是君王的信任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吴起此时的心境,套用一首诗可以形容: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尊严故,
二者皆可抛。
于是,吴起在收获尊严的同时,失去了魏武侯的信任,不得不离开魏国,到了楚国谋发展。吴起辅佐魏武侯时最为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在魏国无用武之地的吴起,终于在楚国得以一展抱负:
他在这儿遇到了又一个知己:楚悼王!——吴起一到楚国,楚悼王立即任命吴起为丞相,全权负责军国大事。
吴起任相后就立即开始在楚国实施变法,他的变法首先从精简*机构和人员入手。为什么呢?因为楚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整个社会和政权组成都由六大宗族势力构成,像屈原、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就分属于不同的宗族,这六大宗族互相角力斗争又相互勾结影响,争相把自己人往*机构里塞,塞不下了就增设新的机构部门,久而久之,使得楚国机构臃肿重叠,*多如过江之鲫,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用来发公务员工资了,剩下的还得供养王室和王族宗室,导致军费紧张,部队装备陈旧落后,军队战斗力下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百姓怨声载道;楚国国力虚弱,列强环伺而自顾不暇。——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吃皇粮的公务员太多了!吴起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大张旗鼓的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而且他的措施极其严厉有效,也没有像我们的机构改革一样出现越改人和机构越多的现象,百分之八十的贵族子弟都回家歇息了。(试问,我们今天的机构改革做得到吗?我们谁有如此魄力打破各种关系网的纠缠裁汰冗员?)很快,楚*队装备更新,军费充足,战斗力飞速提升。吴起就带着这支大军东征西讨,取得了赫赫战功:向南方扫荡平定了百越等少数民族割据部族,安定了楚国后方;北上吞并了陈、蔡两个小国,以之为跳板威胁着赵、魏、韩三国;向西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不得安宁。一时间,楚国声威大振,引得天下侧目,其余六大战国惴惴不安。——在楚庄王之后,楚国人的强国之梦终于成真。——可以说,吴起于楚国功莫大焉!吴起也得到了楚国广大民众的拥护和衷心感戴。
——虽则如此,吴起却因为精简机构人员把楚国的六大宗族势力得罪完了。那些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想要收拾吴起,只是因为楚悼王的全力支持,他们才不敢对吴起下手。这些,吴起当然很清楚,他必须要抓紧时间继续改革事业,他的举措,必然有对六大守旧宗族势力的清除,为他的改革事业扫清路障。
可惜,偏偏就在这时,老天又与吴起开了个大玩笑:楚悼王死了!
楚悼*死,六大世族就酝酿着要杀死吴起,甚至等不及新君楚肃王即位。他们密谋在楚悼王的灵堂内干掉吴起,因为在其他地方他们无从接近吴起,而国王的灵堂可是任谁也不能带武器进入的,但是即使带了武器进去了,他们却没有一个像样点的勇士敢于拿着刀剑冲向吴起的,因为吴起百战百胜的威名和少年时连杀三十多个乡邻的事迹太吓唬人了。商量了一夜,他们决定用弓箭远距离的射死吴起,也免得自己受伤。
罗网就在楚悼王的灵堂里织就。
吴起一踏入灵堂,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死定了。身经百战的大脑立即做了最明智的决定:扑向楚悼王的尸体寻求保护,——保护是肯定保护不了的,但是至少也能拖一些人下水。
乱箭齐发。楚国贵族子弟们养尊处优惯了,已经快忘了如何射箭了,射中吴起的箭竟然没有射中楚悼王尸体的箭多。
吴起死了。楚肃王即位。楚肃王严查射死吴起和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一共杀了六十多个人,还夷灭了他们的三族。吴起大仇得报,——用他自己死前的最后一个计谋为自己报了仇。
这里就有有了一个问题:世族们谋杀吴起,当时身为太子的楚肃王知道吗?参与了吗?我认为,他多少是知道一点的,即使没有参与,起码也是默许了的。——理由很简单,吴起的变法可能损害到了他的利益,更要紧的是,对于吴起这样一个有大功于社稷的功臣,他将如何驾驭?他能否驾驭得了?“功高震主”这一千古定律又摆在了楚肃王面前。因此,他对于杀害吴起的阴谋,采取了不闻不问的装聋作哑的措施。但,事件的结局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世族们竟然在先王的灵堂行刺吴起,竟然还射中了王尸?——这是对先王的侮辱,是对王权和他本人的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因而楚肃王即位后处死了直接参与射箭的六十多个世族子弟,夷灭其三族,以儆效尤。但是,楚肃王的追查仅只到直接参与者而已,并没有追查到背后更高层的幕后主使者们,——因为,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主使者们是绝对不会自己动手的。——这也是楚肃王知道一点杀害吴起阴谋的理由之一;另一个理由就是,吴起死后,楚国的变法随之停止和倒退,世族力量进一步扩张,楚国的改革力量再也没能翻过身来,即使屈原和黄歇后来如何的奔走呼吁,楚国也没有再进行过任何的改革。
吴起死了。综观吴起一生,我们可以说吴起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军事家、*家、改革家,他的一生,影响和改变了战国之世很多国家的命运和进程,给后世许多军事和*改革提供了借鉴和范本;他的业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但是就因为刚刚开始又被扼杀的改革事业,司马迁把他归入了军事家一流,我想,这有点贬低了吴起的作用和影响了。至于对他的争议嘛,那就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很多人说他坏话,关于他的流言满天飞,可是,我们并不能从史料中发现有关于他的道德败坏、人品低下的证据记录——关于这些流言,司马迁、班固他们也都没有采信,可见,流言归流言,吴起本人的人品还是颇受赞同的,至少,他是一个君子。
——而司马迁对吴起的死因评价只有一个:以刻暴少恩亡其躯。——也就是说吴起的改革太严酷,不应该得罪那么多人,你太认真了,你死得其所,没什么可冤枉的。
——司马迁又一次对改革者的死表现出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但是,在当时的楚国或者是任何一个国家,平和的不伤和气的改革可能吗?司马迁那种理想的改革状态可能会实现吗?——没有可能!这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吴起根本无可选择!社会需要的,就是像他和商鞅一样的较真的人、勇敢的人、不会退缩的人,他们不在乎流言蜚语的伤害,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不害怕失去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只为了他们改革一地造福一方的事业而埋头苦干、辛苦抗争,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像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49
一、被杀。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二、处理:
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三、简介: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一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49
被乱箭射死的。吴起挺聪明,知道改革后宗室大臣都恨死他,于是躲到楚悼王尸体旁,以求庇护,但敌对者对他的恨意太深,完全无所顾忌,依然射杀他,连带射中悼王尸身。太子即位后,将“中王尸者”的射箭人全家处死。也算替吴起报仇吧。
儒家反改革派经常拿商鞅、吴起做例子,告诉那些师法家的改革者:改革,最终是没好果子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50
吴起是被仇家射死的。支持吴起的楚悼王死后,宗室大臣作乱,找吴起报复,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趴在上面。众人上前射刺吴起,难免也殃及悼王尸体。悼王入葬后,太子继位,就让令尹追究当时射吴起并且也射中王尸的那些人,把他们都杀了,共有七十馀家。此举可见吴起很聪敏,借死人报了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51
楚悼王死后,公族责成和大臣叛乱而攻击吴起,吴起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意在以此或者可使作乱者有所顾忌,若作乱者无所顾忌,射我必中王,中王,自然就暴露他们是反叛的罪人。但追杀吴起的楚贵族还是射杀了吴起,箭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这一年是公元前381年。悼王葬后,太子(楚肃王戚)即位,就派令尹(楚国的最高军政*)杀了所有因射刺吴起而同时射刺中了悼王尸体的人。由于射刺吴起被诛灭宗族的有七十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