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应该读哪些课外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4: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6:04
作者:[已重置]
来源:知乎
一、框架很重要
不论你多么理解你的知识,整体的框架性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备考的最后2周,尤其是最后一周,你需要几小时回忆出一门课的内容,那么,框架极其重要。
下面以【中国教育史】-古代史为例,展示我当时准备的框架
框架能解决的问题:
1.看过书后,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
2.背诵的时候,记了前面忘后面,不成体系
3.为什么别人背书越背越快,而我总是停滞不前
4.看到题目的时候 ,如何提取知识点,我怎么知道它要考我什么
5.对于自主命题的院校,我如何能将题目答的深入有逻辑,且思维角度新颖众多彼此联系
二、难以理解的问题如何处理——画图
下面以赫尔巴特的“统觉”为例
在课本中,你看到的统觉的解释是这样的:
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
⑴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会通过感观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阀中;
⑵①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唤醒意识阀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结合,
②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在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
③新的感觉表现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即认识活动的结果)(类似于顺应,就是改组了原来的图式)
⑶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阀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此刻,你应该离崩溃不远了,那么,如果用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一目了然
三、表格是万能的,多用多受益
教育学背诵的东西繁多,如果没有表格的梳理,归类、再进行记忆,那么,是十分困难的,
况且,对于自主命题的院校,记姬憨灌窖弑忌鬼媳邯颅忆是你的基本功,如何答好题,才是真正的得分利器
下面以部分科难背的内容为例
1.教育学原理:
课程部分:课程流派
教学中要处理好的五对关系
德育模式
2.中国教育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及其思想
3.外国教育史
19世纪的教育思潮
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
四、背诵时逻辑尽量简单
背诵的时候,不要一个部分用一个逻辑去记,你会疯掉。大逻辑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具体到各科,尽量几章或者至少一章只用一个逻辑去记。
因涉及内容砸碎且多,需要的可以提问
五、三遍都没记住,请及时返回书本
在我自己背诵的时候,如果背了三遍,我依然记不住,(三遍的时间域是一周内),我就会放弃
因为,不是自己记忆力出了问题,是理解出了问题!
然后,请你回到书本进行理解,一本书理解不了,两本,两本不行三本,超过三本以上,请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
以上是我备考的时候, 浏览过的书,并没有都看,我会一个科目以一本书为主,然后碰到实在无法理解的,才会再看第二本。所以,实际上,很多书,我只看了部分内容,并没有全看。
ps.考教师教育学院的同学,如果时间充裕, 同样建议你们去看教育看教育科学学院推荐的书目。
具体,请手动登录到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中,里面有具体的书目,请自行购买与参考。
六、如何答的有新意得高分
毋庸置疑,自主命题,题目不一定出的很偏,但需要在答题的时候更加深入,那么如何做到深入呢?
需要你多思考。那如何思考呢?下面以几个教育学原理中常常出现的题目作为例子,供大家参考,当然,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
例1:师生观
师生观的整个的答题思路
一、师生观历史的嬗变 (4)
是受当时的*经济文化的影响
1.以教师为中心。①知识;②学生从属、统治、服从;③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均丧失。
2.以学生为中心。①学生;②教师从属;③从一种不平等滑向另一种不平等。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①what;②没有跳出“主体与客体”的思维模式。
4.双主体。①教师是“教”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②都以完整的人格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从而实现教育意义的共享共创。
总之,师生观,由过去的“我与他”的关系,向“我与你”的关系转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具体来说
一学生观
二教师观(教师的职业特点:5)
三师生观
良好师生观的关键就是——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公正、宽容、友善、鼓励、帮助的关系。
1.特点
⑴在人格上:平等
⑵在教学上: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主体。
⑶在社会层面上:相互影响
2.标准
⑴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基本要求
⑵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⑶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共享共创;
⑷心理关系:宽容理解。
3.途径方法:(3)包括了课堂、课外、校外活动
⑴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①正确的学生观;②平等的师生观;③正确的人才观。
⑵尊重与理解是创新性师生关系的关键
①主动接近学生,研究学生;
②尊重和理解学生,主动沟通学生,做到“移情体验”;
③充分了解学生;
④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
⑤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
⑶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意义:
建立新型师生观,对于当今的教学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意义。
⑴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⑵教师作为教育要素中的施教者,承担着多种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
⑶只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素质的人,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总之,新型的师生观,就是要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公正、宽容、友善、鼓励、帮助的关系。
2.终身教育
1.人物&书籍
终身教育是由法国保尔朗格朗提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行,
《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为其代表作,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的一种教育思潮,
2.思潮&观点
终身教育不是某一个理论而是一种思潮,他横向上包含人的一生,纵向上横跨了多个领域。
包括了各种形式的E。
谋求正规E与非正规E、学校E与社会E等各种E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主要观点为: ①从小到老一直学
②穿越学校围墙学
③无所不包都要学(类似于通识教育)
④学习方法是自学
⑤追求完善与和谐
3.特点
终身教育的特点是: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
4.意义:
①在时间上贯穿了人的一生。改变了人们的E的观念。
②在空间上不在局限于学校。滋生了一种新的E环境。促进了E社会化、学习型社会
③E*:从小学到老年大学建立起来了一条E的体系。促进了E*方面的改革
④E目的:原先,我们主张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在
⑤E内容:更为广泛,引发了E内容的变化,不能再单纯的传递知识,
也要去传递学习的方法,让人们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⑥在方法途径上:更加多元、也借助于科技手段的发展。
⑦同时也革新了师生观:民主平等、相互转化、共享共创。
⑧评价上是多元化的。促进了人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⑨更重要的是,它是必将实现教育平等的基础。
5.how
终身教育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指导思想,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则是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目标,正因如此,所以我们要:
宏观-⑴国家要:①立法、②环境、③体系
微观-⑵个人要:①观念、②内容&师生观、③方法-自学、④运用各种科技手段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型社会和回归教育,以及各种培训机构就是最好的体现。
首先要说的是,16年专业课的分数飘高,可以登录官网进行查看。
学校初试和复试的分数都会公布在官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