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有华严三观!法华经可有具体的观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8: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0:27
天台宗所依经典最重要的是法华经。而智者大师有感于闻法的人多,证悟的人少,恐怕佛法流于文字知解,无法久传于世。因此,在瓦官寺弘法时,即开始教授禅观法门。三十八岁的时候,驻锡天台山,进一步修持法华圆顿一乘的中道观,并著述修持止观的书籍,有《小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六妙门》、《摩诃止观》等四种,详细介绍修持禅定、止观、三昧的次第和方法。
法华经的学修,主要通过读诵、受持和书写、讲说来完成。
但日常如何持诵法华经,或其它大乘经典,则每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而天台智者大师所著之《观心诵经法》,把大乘佛法的修学观照融入其中,对于我们明了心性,降伏烦恼,培养专注力、理解力、观照力,都很有帮助,故录出原文,并作略解,与大家分享:
“夫欲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由此洗漱及跏趺禅坐之仪,以示尊法敬经,次观法座下有六道众生及天龙八部听法,则心不敢妄想杂念,必生恭敬专注,其仪即严,其心必净,是为诵经前方便之方法。
“次须运心作观。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次观能说之人所念之经,何者是经?何为经卷?是为纸墨?是为标轴?是诵者为当心念是口念?是为龈腭和合而出?为有我身?为无我身?谁是念者?观此四众,为是实有?为后想生?四众非有,推寻毕竟无有我,能念者是名空观;虽无所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念之人,而有我身为四众宣念,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心口不出心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名不可思议。能作此解,能作此观,名为三观。”由此三观,一一先后修学,则必明其心性,止观圆成,得大智慧。
“虽无施者,而有法施;虽无受者,四众宛然;虽无法座,登座宣说;非一二三,而一二三,名为法施檀波罗蜜。专心执持,无诸遮碍,名为持戒。忍耐恶觉,名闻财利,皆不能恼,名之为忍。一心不息,从始至终,无有惭愧,名为精进。专念此经,无有爱味,名之为禅。分别无谬,序正流通,无不谛了,字句分明,名为般若。是名六波罗蜜具足。”由此,于诵读经中,兼具修六度,则功德殊胜,道业速进。
“自行此法名之为实,传授外人名之为权。若从生至老,一生已办,以此成功德,于无始心名为正因种子;若有心观名为了因;高座四众说授因缘名为因缘;三因具足。若观未明,但是性德;研之不已,观心相应,名托圣胎,以胎业成就,名为修德;中间四十二位亦名性修;至于极果名为种智。伊字三点,不纵不横,名大涅槃。名到彼岸,名第一义空平等大慧,是名念经正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信者可施,无问莫说。” 由修此观,则明了权实二法,令心归于佛乘,得究竟平等智慧。
“第三流通者。若自调自度,不名为慈;见苦不救,不名为悲。既修正观现前,复应庄严法界。所念经竟,出观之后,以此道观功德:已登正觉之者,愿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成等正觉也。”由此,诵经之余,自当发慈悲心,生菩提愿,常思利济众生,令众未来皆登圣位,得成佛果。
由以上之法,诵读法华经,则功德殊胜,止观二行必成,烦恼必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