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9:1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07
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开国第一位皇帝,死后却未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个比一个奇葩,这其中有名的就是28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而且在位时间最久。登基之时只有十岁,并不具备治理朝政的能力,所以朝政大小事务都有宰相张居正搭理,加上张居中的改革和教导,他起初还是勤勉朝政,兢兢业业,使得国泰民安,一派繁荣景象。但是28年不上朝还是领众人目瞪口呆,毕竟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掌握生死大权,这样的位置毕竟*如此之大,对于万历皇帝带了一定危险。
所以我认为万里皇帝并不真的不理朝政,而是一个聪明的幕后高手,即使不上朝也能知晓朝中发生的大小事,这是证据可记载的,因为万历皇帝当朝期间,实行内阁制度,朝中大小事务和权力基本由内阁大臣掌握。而且戚继光和李成梁这些大将的出现,也离不开朱翊钧背后的支持,而且他不上朝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朝中党派众多,各种党派之间相互打压,严重干涉朝中,万历皇帝朱翊钧当时为了治理国家想到很多利国利民的点子,可是却总是被朝中大臣们百般阻挠,打击他的自信心,令他突生烦恼,心里出现疾病,选择干脆不再见这些大臣,就不用突生这些烦恼,朝中的大小事通过内阁宦官去传达,自然而然的就不再上朝。但是却不算是昏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07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当皇帝整整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这位皇帝在48年的时间里,却有28年不上朝,要说他勤恳恳恳勤于朝政,这未免有点说不过去,一个连班都不上的人能勤奋到哪里去?另外万历皇帝好色成性,效仿亲爷爷,从民间征集嫔妃,并创下了一天同时娶九个妃子的记录。万历皇帝在后宫也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经常无缘无故挑逗宫女,甚至让宫女给他唱荤曲完全就是一个民间市井无赖的模样,虽说这样万历皇帝也并非一无是处,万历皇帝在位期间一共打了三次仗,而且三次皆胜。
第一仗万历二十年“宁夏之役”,哱拜和哱承恩父子在宁夏银川反叛(哱拜是蒙古鞑靼部人,降明以后做副总兵。他的儿子叫哱承恩,承袭父爵,做了指挥使),朱翊钧果断决定平叛。派去平叛的军队攻打了几次都没有取胜,万历皇帝又派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为总兵,率军平叛。李如松派人决黄河水灌城,城外积满了水,城被冲开一个口子,李如松乘势下令攻城,一举平息了哱拜的叛乱从这一点上看出,万历皇帝是一个聪明果断的人,能够冷静并准确的分析出事情的起因和缘由,并及时作出回击。
第二仗援朝抗倭 ,从万历20年到万历27年,朝鲜遭遇了日本人的侵略,朝鲜的土地大部分被日本人攻陷,仅靠大明边境一带,一息尚存,朝鲜危在旦夕,请求明朝支援,这次万历皇帝又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派兵朝鲜。这场仗打的不容易,前前后后经历了7年之久,最后因日本的丰臣秀吉去世了,明军将日本人赶出朝鲜土地,最后胜利而归。
第三仗勘定播州,万历十七年,播州(今贵州遵义地区)宣慰司使杨应龙发动叛乱,这次万历皇帝第3次做出准确的判断,派兵去攻打杨应龙。这场战役前后一共经历了11年,直到1600年,明军平息了杨应龙之乱,大胜而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08
一直以来文史界对于万历皇帝评价极差,理由主要是他二十年不上朝,纵容太监充当矿监敛财等等。但真实情况是,万历虽然不上朝,但并非不管事,万历皇帝在初时也曾励精图治,但是由于皇权与文官集团发生了剧烈冲突,并受到压抑,万历这才用消极方式对抗。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终明代三百年,除了极个别的几个狠人,例如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俩外,其他的皇帝,基本上是过得比较憋屈的。明朝前期,主要是文官集团和皇权的对抗。到了中后期,皇帝扶持宦官集团来对抗文官集团,无他,明朝的皇帝做的太憋屈了,文官说不给你面子就不给你面子,皇帝的旨意说驳回就驳回,例如嘉靖时候,为了大礼议的事情,说白了,这只是年幼的嘉靖皇帝想认父母而已,但是由于于礼法不合,文官集团坚决不同意,嘉靖也没辙,和文官集团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按照明史记载,内阁先后退回御批四次,执奏三十次,把嘉靖气的牙*,但是也就是气一气而已。没办法了,嘉靖偷偷摸摸派太监向大臣行贿,哀求大臣同意自己的要求。结果大臣毛澄还是不同意,并且干脆辞职了事,这官爱谁当谁当。尽管如此,按明史的记载,嘉靖皇帝仍然厚待毛澄,万历皇帝无论是在公堂之上发飙还是痛哭流涕演苦情戏,都是没有什么鸟用,堂堂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啊,真是闻者伤心听着落泪。皇帝的宽容和臣子的忠臣,使得明朝皇权所受到的*相当之大,明朝的大臣们,也越来越彪悍,例如如岳正,明史对他的描述是,在上朝时候能当着皇帝的面和皇帝撕*,唾沫星子都能飞皇帝衣服上去,而且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只有少数最接近皇帝的人,包括首辅,才了解到不同的环境可以为万历的性格和行为带来多大的差别。他从小早熟,在皇太后和张居正的教育之下,他的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目的。当初他对于臣僚的腐化感到忧虑,自己草拟手诏,禁止*之间互相馈赠礼物。他对于各种典礼也颇为注重,早朝的*缺席过多,他会提出质问;掌礼官的动作有欠娴雅,他会表示不快。但是之后他的懒名一著,臣僚们就谁也记不起他当初的励精图治了。
明朝时期*骂皇帝飞风气,别说古代了,就算是放现在,都是无法让人忍受的。因为皇帝的宽容,言官对皇帝狂风暴雨狼群式围攻的谩骂,已经到了歇斯底里和无所顾忌的程度,什么都敢骂,如田大益把万历同“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厉王、汉桓帝、灵帝、宋徽宗等昏君”并列在一起,把神宗皇帝骂的体无完肤。而且你还拿他没辙,社会*可是在文官手里的,你越罚他,他越高兴,觉得自己尽到了臣子的本分,觉得自己很有气节。万历也知道言官的这套把戏,所以没办法了,我忍,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转折点发生在册立太子的问题上,1586年左右,万历发现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于是他想励精图治做一代明主的热情也一天天消退,而臣子的奏折和言论也越来越肆无忌惮,到了1587年,情形越来越恶化。万历甚至还做过绝食*的事情,这不仅仅在中国历史,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在文官集团的眼里,一个好皇帝,最好是什么都不管的皇帝,皇帝只需要高高在上,在文臣们争执不下的时候,来充当一个裁决者的角色就好。例如弘治就是这样的潇洒皇帝,文官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结果大臣们都交口称赞这是一个好皇帝。相反,如果皇帝想干点什么文官们不乐意的事情,那么在史书上就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名声,例如正德,由于正德皇帝就喜欢和大臣对着干,也因此在史书上被肆意抹黑。正德皇帝的死因至今也有诸多疑点。从某种角度看,这种皇帝,已经不是实际上的国家事务的处置者,而是类似于君主立宪下的英皇一样的象征。万历也正是在经历过数次于文官集团的直接对抗后,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日渐心灰意冷。
但是,不管大臣们再怎么过分,再怎么谩骂万历,乃至他的亲生父母、万历从来都没有因为这个杀过任何一个大臣,万历虽然不上朝,但是大量的国事都是万历处理的,大到万历三大征,小如接见西方传教士进京传教,修建教堂,传播西方先进知识,都是在万历的亲自过问下顺利进行的,虽然由于万历身体有疾,不便与大臣时常见面,但是明朝处理政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奏折的往来进行的,西方的传教士都对万历充满了敬意和好感,东西方文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万历功不可没。对于中国来说,这远比传统意义上的盛世更为重要和有意义。
所以说,万历之所以不上朝,归根结底,金玄认为这个锅还是得文官们来背,再说,人家可不是不处理政务,就算是二十年不上朝的万历,也要比绝大多数的皇帝有作为的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08
我觉得万历皇帝是一个昏君,他虽然28年不上朝,整个国家还能稳固的运行,完全得益于内阁*,这个制度导致皇帝就算不上朝,皇帝还是掌握天下所有的权利。明朝灭亡时的各种问题,都出现在明神宗时期,他长期怠于政事,不能积极处理各种矛盾,只能把亡国恶果留给后代子孙。最终勤勤恳恳的崇祯皇帝成了亡国之君,但无论是清朝的统治者,还是明朝的遗民都认为,明朝的灭亡并非崇祯的责任,罪人应该是他的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0:09
万历皇帝就是个昏君,所谓的万历朝功绩不过是落日余晖罢了。明朝的财政制度到万历朝时已经弊端重重,急需要改革,但万历皇帝没有担负起改革的重任,等到他的孙子崇祯在位时,财政制度已经积重难返,想改也还不了了,明朝最终因财政崩溃灭亡。万历怠政的另一恶果是使统治集团离心离德,标志性事件是万历晚年对梃击案的审理,这件事让原本为国家效力的*们不再为国事操劳,开始为小集团利益互相倾轧。明朝还因此丧失了*背后的士绅集团的支持,士绅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社会阶层,他们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县级以下的乡村社会都在这些人的控制之下,可以说得士绅支持者得天下。万历朝末期明朝没有灭亡,是因为儒家的忠君思想让士绅集团不能起来反抗明朝的统治,*上的惯性让明朝又多存在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