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5: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13
17世纪初,望远镜已经问世,能观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暗彗星。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更暗的彗星也能看到。牛顿的力学定律及数学的进展,为天体力学奠定了基础,解决了彗星的运动问题。而对彗星的化学成分问题,则是在100多年前才发展起来的。这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并不能把彗星搬到实验室中来。正因为如此,在1842年法国哲学家德曾断言:“无论什么时候,在任何条件下,我们不能够研究出天体的化学成分来”。但还没过20年,光谱分析的发现,使得天体化学成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说明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只是早晚的问题,并不存在绝对不可认识的事物。
早在17世纪中叶,包括牛顿在内的一些人已作过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色光带的实验,这七色光带就叫做光谱。到了1814年,德国的夫琅和费制成了第一架分光镜,发现了太阳光谱中有一些暗的光谱线。到1859年,基尔霍夫把太阳光谱与实验室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光谱加以比较,证认出了太阳的化学元素。从此,光谱分析才有了实用价值,在科学研究中大放异彩。同时,照相术和光度测量方法也相继产生,于是开始了对天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研究。本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对天体(包括彗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已从可见光扩展到紫外、红外及射电的“全波段”以及彗星尘的取样分析,使对彗星的认识逐步深入,彗星之谜正逐步揭开。
先简略地谈一下彗星光谱的观测方法。最简便的方法是在望远镜的物镜前加一个棱镜,当望远镜对准彗星时,在物镜的焦面上就可呈现出彗星光谱。这时把照相底片放在物镜的焦面上,拍摄下来的就是彗星光谱。这种仪器装置称为“物端棱镜”。更好的方法是用天体摄谱仪。除了望远镜外,摄谱仪由3部分组成:(1)准直管,包括人射狭缝和准直镜,当望远镜物镜把彗星的像对准在入射狭缝上,通过狭缝的一部分彗星光被准直镜变为平行光;(2)色散系统(棱镜或起同样作用的光栅)把准直镜过来的平行光(混合光)分解为各种波长的平行光;(3)照相机,包括照相物镜和底片盒,照相物镜把色散系统分解的各波长的平行光会聚成像到底片上,于是在底片上就可拍摄出彗星光谱来。另外,还可以把比较光源(例如铁的电弧)的光引入摄谱仪,在彗星光谱两侧拍摄下比较光谱,作为测量光谱线波长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