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5:0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4:47
“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晓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此诗出自明代著名大学士彭华的著作《明妃曲》。彭华祖籍江西吉安安福,景泰五年会试中荣获会元。后入朝被封当朝太子少保,其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自幼聪慧且好学,年仅19岁就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并且发布多本著作。成化十七年,彭华奉命主持会试,后遇见举人陈白沙,朝廷打算将陈白沙任命为翰林书院检讨一职,无奈陈白沙对此毫无兴趣可言,遂请求回乡。
明朝*
彭华听闻此事后,找到陈白沙并与之长谈,表示自己对陈白沙的归隐之举很是赞赏。五年后,彭华升至礼部尚书,此时的他望重朝野,初入东宫为天子讲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称赞彭华:“严整峭洁,力追古作。”彭华做事公平公正,不畏权势,主持会考期间,敢于维护科举考试的严肃性与公平性。朱祐樘即位后,深得彭华的教诲,他不仅为人宽厚仁慈,而且提倡勤俭节约之道;努力扭转当时社会的朝政*之风,后励精图治,开拓出了明朝的新局面。
陈白沙
彭华为人耿直
科考除弊说起考试,我们都知道必须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也不例外。彭华曾奉命主持会试,在一次考试中,彭华发现有位的考生替他人*,此事证据确凿,众人皆知,而其他考官却畏惧此名考生的背景,因此不敢轻易处理。此时,只有彭华冒着被罢官的风险,将这位考生剔除考试人员名单。彭华的做法在当时*的政权中,扫除了科举考中的部分不良考生,树立了正确的考风考纪;从另一方面来说,彭华此举也维护了科考制度的权威性。
科举考试
明辨真假《快园道古》中记载道:“彭华年十五,常过邑城,坐客有持故契争产者,辩论不已。华齿坐下,独抗声曰:‘此赝契也!’”当时的彭华年方十五,来到好友家做客谈心,恰巧此时遭遇一桩闹心之事:前几日,有人带着一张年份久已的地契来到家中,表示这块土地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是此人的土地,此番来访,就是想要拿回属于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可自己从来没有听人提起过这件事,自己的父亲对此也没有了解。彭华的好友于是认为这位陌生人是来“搞事情”的。
明朝十八学士图
陌生人手中的地契虽然看上去已年代很久,但字迹清晰可辨,印章、手印也都一应俱全。此时彭华接过地契,当即表示地契为假契。旁人听后连问缘由,彭华说道:“地契上签署的时间是庚辰年,而落款却是洪武年。”凭借落款时间的错误,彭华认定这张地契为假。此时,带着假地契前来索要土地的陌生人自知把戏已被识破,于是匆忙溜走。
退隐避祸,彻悟人生
得罪朝廷当权者人们都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朝中臣子。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宫廷斗争数不胜数,如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太子都会受到朝廷斗争的影响更可况于普通*。彭华任职时期,做事严格且计谋多变,却喜欢在背后揭人短处,时常与万安、李孜等小人为友。彭华等人当因为政见不一,而在朝廷上树敌太多,且得罪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太师焦芳。有一次,彭华在与大学士们谈论时说了一句:“不学如芳,亦学士乎。”这话传到了焦芳耳中,令他十分愤怒,便认定自己当不上大学士一定是彭华在背后算计自己,于是打算在长安道上将彭华杀害。彭华听后感到非常害怕,连忙写信告知万安,务必将焦芳封为讲学士,但二人因此事已结下仇怨。
焦芳
朝廷*,皇帝不管事明成化时期,皇帝昏庸,朝政*。彭华曾多次上书皇帝,但皇帝拒不批准。此时,彭华不但得罪了权贵,同时也失去了皇帝的庇护,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不得不辞官隐退。
受好友陈白沙影响明弘治二年,彭华以病不利上朝为由,请求告老还乡。在回乡途中,他来到广东看望好友陈白沙,两人经常在一块研究理学,一同游览名山胜水。二人来到泷州后,彭华立刻就被当地的景色所吸引,遂决定定居于此。彭华在泷州城建了一所房屋,作为自己的安身之地,这栋房子留存至今,被人们称为“彭华楼”。
结语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彭华从入朝为官开始,就一心想要为朝廷为百姓效力,但不巧碰到不学无术但权倾朝野的焦芳以及当朝皇帝的不作为,彭华当时就感到时势对自己有不利的态势。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辞官返乡。后人都称彭华懂得进退才得以善终,他归隐的选择实在是一项明智之举。在明朝这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4:48
彭华是个有才华的人,官至礼部尚书,人性刚直,为官30余年,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彭华在成化23年借病辞官,后隐居在南方泷州,今罗定市,直至终老(如今罗定有彭华子孙1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