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渔业文化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1:51
威海市渔业开发历史悠久,沿海居民世代以捕渔为生。这里介于北纬36°41'~37°45'、东经121°11'~122°42'之间,沿海一线属典型的北温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所属海区处黄、渤海的接合部,四季水温波动范围1-25℃之间,海洋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山东省三大渔场中的烟威、石岛两大渔场。沿海海域常见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物有70多种,盛产小黄鱼、带鱼、鲅鱼、鲐鱼、鳓鱼、黄姑鱼、青鱼、比目鱼(牙鲆、石鲽、圆斑星鲽等)、对虾、鹰爪虾、三疣梭子蟹、墨鱼、海蜇等鱼类、虾蟹类、头足类和腔肠类动物,浅海海底和滩涂广泛分布有贻贝、扇贝、魁蚶、牡蛎、鲍鱼(皱纹盘鲍)、竹蛏、缢蛏、文蛤、杂色蛤、泥蚶、毛蚶、海螺和海参(刺参)、海胆(马粪海胆)等贝类、棘皮类动物,其中皱纹鲍鱼、刺参、文蛤、泥蚶、红螺、马粪海胆等堪称海产珍品,威海刺参、龙须岛鹰爪虾、石岛黄花鱼等驰名中外。沿海一线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常见品种有海带、裙带、石莼、石花菜、边紫菜、羊栖菜、江篱等。同时,威海市北、东、南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986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总长的1/3,全国的1/18),岸线曲折,岬湾交错,主要岬角20多个,较大海湾30多个。岛屿众多,大小岛屿104个,面积11.6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141.7公里。开发海水养殖空间资源广阔。-15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226.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100万亩;15-20米水深浅海面积约108.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约85万公顷;滩涂总面积43.7万亩,其中软质滩(泥沙基底)和硬质滩(岩礁基底)各占88%和12%。浅海和滩涂海况、基质、水质优良,基本未受污染。威海海区可养品种众多,栉孔扇贝、褶牡蛎、海带、泥蚶、文蛤、缢蛏、魁蚶、中国对虾、皱纹盘鲍、褐牙鲆、真鲷、黑鱼君、六线鱼、圆斑星鲽、红旗东方鱼屯、假睛东方鱼屯、刺参等品种都有着较高的养殖价值。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威海市渔业经济突飞猛进,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1993年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渔业大市。2003年水产品产量、产值和水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43万吨、145亿元和341亿元,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水产品产量是全市同期粮食总产量的2.5倍,产值占同期农业总产值的65%。渔业已成为全市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全市海洋与水产业以“二次创业”为目标,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科技化的要求,拓展养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市场建设,加强综合管理,“二次创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海洋与水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水产品产值和水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和10%。海洋捕捞产量、产值基本与上年持平,养殖产值增长12.8%,达到66.2亿元,加工产值增长15%,达到87.5亿元,养殖、捕捞、加工产值比由2001年的1∶1.2∶1.3调整到1∶1.3∶1.5。一个以海洋捕捞为基础、以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为主要增长点的优质高效的海洋与水产业经济结构正在形成,海洋与水产业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素质明显提高
努力加大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在海洋与水产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市渔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在星鲽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紫菜人工育苗、虾池养殖泥蚶、潮间带养参、网具设计软件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承担了一批国家“863”计划项目。环翠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级水产病害防治中心,并与中国海洋大*合组建了水产病害防治威海工作站。
全市远洋渔业实现突破。远洋渔业结束了近10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成为全市海洋与水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一是投资增长明显加快,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格局渐成雏形。2001年以来,全市投入资金近3亿元。重点远洋渔业企业呈现出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渔船作业领域不断扩大,初步实现了由过洋性渔业向大洋性渔业的转变。2002年新开发了北太平洋、南太平洋、澳大利亚等大洋海域,作业渔场遍及西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斐济、澳大利亚等海域,形成了以大洋渔业为主,过洋渔业为辅的基本格局。三是新上项目成功率稳步上升,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认真汲取以往远洋渔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项目的考察论证,科学安排运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02年斐济海域、澳大利亚海域金*鱼延绳钓项目,太平洋公海鲨钓项目,西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鱿鱼钓3个项目全面盈利,其中鲨钓项目效益突出,在全国远洋渔业中名列前茅。至年底,全市远洋渔船63艘,比上年增加35艘;总功率2.45万千瓦,增长63.7%;总吨位1.8万吨,增长44.9%。全年完成捕捞产量1.79万吨,比上年增长3倍;实现捕捞产值2070万美元,增长4倍;实现利润341万美元,增长6倍。2003年初,市*向远洋渔船派船单位发放远洋渔业补助100多万元,为派船单位积极争取远洋渔船贷款贴息300多万元,有力提高了各单位从事远洋渔业的积极性。至2003年底,全市在外远洋渔船达到101艘。具有远洋渔业资格企业由3家增加到4家,向外派船的远洋渔业企业由10家增加到18家,作业领域拓展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全年远洋捕捞产量4.2万吨,实现产值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151%。
名优养殖再上新台阶。2003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9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5.3万公顷,内陆养殖6000公顷。水产养殖产量13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135万吨,内陆养殖4万吨。养殖业实现产值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新增海水鱼养殖1000万尾,总存养量6000万尾;新上鲍鱼养殖2000万头,总存养量达到1.2亿头;新上虾池养参267公顷,围池养参133公顷,投石养参40万立方米,新增海参养殖5000万头,总存养量3亿多头。名优养殖产值占养殖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参考资料:http://www.weihai.gov.cn/gk/default.asp?lmbh=1081149792182075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