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4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5:32
根据近年来美国和其它若干国家的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银行取消存款准备金要求,就必须大规模的改变其他货币*工具。特别是*银行为保持其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能力,必须保证相关的存款机构仍有在央行保持准备金负债。因此,*银行可能至少会要求部分存款机构通过*银行进行清算和金融交易,并继续对出现透支课以罚款。*银行还必须采取其它一些措施,以使存款机构将其不大愿意使用的贴现窗口作为减轻准备金市场压力的安全阀。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5:32
关闭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趋势评论(梁福涛;12月11日) -... 中国人民银行于12月8日宣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延续之前间隔1个月时间频率,但调整幅度明显扩大,从2007年12月25日起执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央行扩大调整幅度主要用意在于,一是与之前*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要求相呼应;二*年底阶段性市场资金投放多增,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迫切;三稳定物价。 货币金融*协调选择 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继续加快,物价持续上涨,货币*的紧缩在不断增强。然而,在具体*工具使用上究竟应该优先选择利率价格*还是数量控制*,市场争论较多。我们坚持认为货币数量控制*更为有效,具体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定向央票、信贷额度控制窗口指导等。9月份前,央行也经历了数量*与价格*并用阶段。10月份开始央行利率调整*出现了暂停,数量控制*继续大力推进。 当下货币*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币值,而直接*目标变量则是多重的,既要控制过剩流动性、抑制信贷增长、稳定物价,也要稳定*资金流动和稳定币值。数量控制*、利率调整*,对以上直接目标变量作用效果不完全一样,甚至可能出现矛盾。货币数量控制*比存贷款利率调整*更为有效,且同样可以影响市场利率,不利影响也更小;小幅度提高利率作用几乎无效,大幅提高利率的前提在于加强资本项目的控制,包括管制、征收外汇特别准备金率等。 *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间稳定物价将是宏观*的重点目标之一。稳定物价增长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组合?应当是利率*优先还是汇率*优先?我们以为,目前阶段汇率加快升值稳定物价比利率提高更为可行有效。第一,目前阶段物价上涨主要还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以及成本推动,非食品价格涨幅有限,抑制需求的利率*作用十分有限;第二,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调整对稳定通胀预期和抑制一般购买需求的作用也有限;第三,汇率升值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进口初级品的成本,也可以舒缓国内粮食、石油等基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有利于物价稳定。虽然,表面上人民币升值与外部压力有一定相关,但是人民币升值也源于之前管制汇率导致的币值低估和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一定程度上是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以为,目前阶段稳定物价上涨更为有效可行的货币金融*组合应该是:严格控制货币供应+汇率加快升值。 存款准备金率高点猜想 市场最为关心重点之一,2008年强调货币数量*继续加强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何去何从?作为*银行主要的货币*工具,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货币供应量。然而,为控制货币供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能否无*的提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第一,过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证了存款本金的安全,但是由于过多资金无法运用,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可能威胁存款回报的支付;第二,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将使得整体货币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货币过度紧缩,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第三,存款准备金率过高银行可用资金下降,若有限的可用资金单一用于贷款,银行经营风险也在加剧。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高点的估算,既要考虑银行经营和信贷**目标,又要考虑市场流动性回笼必要性。在银行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影响到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预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空间,首先分析银行资产结构以及变化至关重要。目前银行债券投资大约占总资产(总运用资金)的26%,贷款占56%,固定资产投资占2%,则同业放款(拆借\回购)、存款准备金、超储金仅占16%。2003年以来,国内银行总存款占总资产(总运用资金)比一般稳定在76%左右。在资金趋紧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首先会压缩超储率、同业放款规模来缴存准备金率。按照10月份银行资产结构数据,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4.5%,同业放款压缩至5%,超储率近乎为0。这其中还忽略了货币乘数下降的影响。若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5%以上,银行则可能会压缩债券投资比例、银行信贷规模比例,进而开始会对银行经营业绩形成实质负面影响。如果大胆猜想未来存款准备金率调高至18%,按此估算,贷款规模占总资产比将压缩两个百分点,静态估算预期贷款增速将下降1.5百分点,基本实现预期的信贷增速*目标。 进一步分析未来市场投放流动性变化情况,随着特别国债逐步发行,更有效的替代央票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将是趋势,未来央票到期规模投放资金压力也在逐步下降。从目前可预期的各类到期资金规模来看,央票和正回购到期较大规模净投放资金延续至2008年3月即结束。如果按照后续三个月每月继续提高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达17.5%,也已基本实现对大规模存量央票的替代。因此,我们总结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4.5%已经对银行可贷资金形成实质性压力;上调至15%以上银行将可能被动压缩债券、信贷等资产规模占比;从实现货币信贷*目标来测算,预期未来存款准备金率高点在18%左右,高于18%的可能较小。 银行资金压力已经明显加大 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一次冻结资金量高达3800亿元。给市场以从紧货币*的预期十分强烈,短期内无论是对债券市场还是对股票市场的心理产生影响都难以避免。 首先,各类到期投放资金继续增多,12月份央票和正回购到期资金高达4500亿元,预计债券到期投放资金也达1800亿元;其次,同往年一样,导致银行存款季节性多增的财政存款年底将较多释放,预计在4000亿元左右;第三,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带来的货币流动性投放将继续多增,预计12月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以上增加资金合计高达11800亿元。预计公开市场操作资金回笼货币规模高于去年同期达5000亿元,加上存款准备金冻结货币3800亿元,这些资金总体回笼规模依然低于各项资金投放。因此,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短期内市场心理影响较大,资金实质冲击影响有限。 由于总存款继续快增,2007年以来银行总贷款与总存款比值提高幅度十分有限,10月份比值为69%。但是,2007年以来银行总贷款与扣除存款准备金后的总存款(即理论可用总存款)比值则快速提高,10月份这一比值已上升到79%。从资金运用的角度看,理论上目前银行可用作超额储备金、(贷款之外的)债券等投资的资金共仅占总存款的21%。考虑之前其他资产运用和其他资金来源,如果按照10月份存贷款余额、13%存款准备金率数据来测算,目前银行超储率仅为2%不到。虽然由于前面分析的增量资金继续多增,短期内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可贷资金,但预期此次存款准备金率大幅调整对银行资金压力已经开始明显加大。后续若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至15%甚至以上,银行将可能不得不压缩债券、信贷等资产规模占比,进而可能开始对银行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