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垫脚尖走路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1:4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37
1、学步期的宝宝为什么会用足尖走路
一岁左右正常学步的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尖足,是属正常的。因为宝宝刚学走路时重心往前,小腿肌肉往往也会出现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还没适应,缺乏触地感,从而产生了踮脚尖这种走路方式,同时外部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宝宝走路,比如说不合脚的鞋子、给宝宝穿了袜子摩擦力小,没有方便ta走路等刚学走路的宝宝。
2、那如何判别足尖走路是正常的
用脚尖走路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足尖步态”,简称“尖足,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即正常的和异常的。
生理性尖足:
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过性尖足”,主要在4个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阶段和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当然也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病理性尖足:
由于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现象需要提高警惕:
1、足尖长期存在不消退;
2、足尖伴有运动发育落后;
3、小于4个月即出现尖足;
4、足尖程度比较明显;
5、足尖伴视听反映不灵敏;
6、足尖伴其他异常姿势。
所以,针对最初妈妈的提问,给出的建议是:
注意观察孩子垫脚走的情况
孩子如果走得比较快,像小跑一样时常会表现踮着脚尖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此外如果鞋不合适也可能会影响走路姿势,妈妈也要注意排除外因。如果孩子在学会独站后或者下蹲的时候也常表现脚尖站立,而且平时走路表现为垫脚走的频率很高,建议可以去医院查看下。
不避免有些宝宝是正常的,但可能有足尖走路习惯,那妈妈就要注意纠正了。因为如果宝宝长时间踮脚尖走路会,脚底受力不均匀,压力集中在脚尖,会出现不正确的步姿,严重者不仅影响站立坐姿,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出现剪刀步态,或者轻度的X型腿
帮助宝宝纠正长时间的习惯性尖足,可以这样做:
1、可多和宝宝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
2、也可让宝宝在斜波上行走以及用后跟走路,锻炼宝宝的小腿肌肉;
3、另外宝宝步态尚不稳定,应教会宝宝正确的步行轨迹,如脚跟落地,平足,推送;
4、另外,建议妈妈们为宝宝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更好地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总之关于宝宝学步,妈妈不可操之过急,也要随时注意观察,一般学步期的踮脚走路是正常的,不必惊慌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37
小孩在20个月龄左右,会出现短暂用脚尖走路,属于正常情况,前提是要排除存在肌张力增高的现象。宝宝只是偶尔存在脚尖走路,大约持续1-2月后会消失,并且在此月龄前,行走自如、无脚尖走路现象,且认知功能、语言均发育正常。如果宝宝在围生期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存在双下肢硬性伸展,呈剪刀交叉步态、尖足,则要注意存在脑瘫,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给予必要的康复治疗。
对于1岁半的宝宝走路偶有踮脚现象,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临床表现主要有:(1)儿童习惯性踮足状态,多因儿童初学走路时不良习惯所致,通过习惯的纠正可以改善;病理性踮脚态,多因双下肢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所致。这种情况需要规范的康复治疗来改善这种状况。常见的康复方法有:1)跟腱牵拉。2)使用痉挛治疗仪。三、注射肉毒毒素。四、症状严重的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一岁的宝宝都是刚学会走路,而刚学步阶段的宝宝偶尔踮脚走路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是经常踮脚走路可能是发育异常导致的。宝宝刚学会走路时腿部的肌肉过度紧张,而身体协调度不够,因此脚丫触地后容易出现踮着脚尖走路的现象,但会随着其生长发育逐渐的消失,如果,宝宝一直踮脚走路可能是跟腱过短引起的。如宝宝跟腱过短引起踮脚尖走路的话,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的训练矫正。
第一、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是一岁半和两岁之间的婴儿,在这个时期之前,婴儿的大脑运动神经正常发育,例如3月竖起头,6月在转头,7月、9月爬行,11月独站等,都是正常的,并且会用脚趾行走,大概约2-3个月后消失;第二,由于肌肉张力增加引起的。作为小腿后部的肌肉不够发达,导致婴儿用脚趾走路。如果宝宝在9个月大的时候还不能独自坐着,那么一般是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存在危险因素,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婴儿等,如果有上述表现和病史,有必要及时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