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学佛和工作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0: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06:43
对于很多种职业,必须在一个月初就制定整个月的计划,甚至制定一年的计划,有 一年的目标和任务。
面对声色酒肉被当作社交不可缺少的方式,面对贿赂是成交的必须步骤。
“不要想:只是做一点小善,以后不会在我的身心上造成影响吧!譬如水滴滴滴落下,逐渐就能充满大的水瓶。通过积累点滴的善行,菩萨的相续中,善业将会极为充满。”“坚勇”是菩萨的异名,体现出行善坚固勇悍的品格。
现在很多媒体宣传某人脑子一动,投机而暴富了,某人炒股票,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诸如此类,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只要找到一个窍门、漏洞,抓住机会就能一夜暴富。在这种邪见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滋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不愿勤勤恳恳地工作,不愿积累点滴之善。我们说滴水能够穿石,一切都是渐积而来的,但人们却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想侥幸收获。这种侥幸心态的根源,就是业果愚。相反,了达业果之后,深知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不可能无因无缘从天上掉下黄金。这样如理思惟,便能养成安分守己、务实勤恳的品格,也就是:自己会从现实出发,时刻注重当下的业,会用心去*当下的每一个善业。这样落在实处逐渐积累、充实,菩萨的相续之中就会充满善业资粮。这样一种需要从低处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处把握的认识,对一个修行者来说非常重要。否则,离开当下的业,何处还有所谓的修行呢?
二. 学完业增长广大之理,主要是应当生起明辨业果相的智慧,而且此后自己在行为上应当契合业果的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以小发展为大的规律。举例说明:譬如,科学家是从对自然界细微之处观察分析开始,最后才能做出伟大的成就。同理,学习诸佛菩萨的清净经论,如果对每一句法义都能如理地听闻、观察,此业一旦增长广大,就会使智慧越来越深广、越来越敏锐。再如,我们不离自己的生活,做好每一个利益他人的行为,这样渐渐发展,利他心会越来越强烈,利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精纯,真正的菩萨就是这样修成的。又如念佛,把每一声佛号都念好,句句念得心里清清楚楚,从最基本的当下一声佛号下手,力极功深,净业就会坚固,最后整个极乐世界都可以由净念而现前。再如,对自己的上师、道友,能从细微之处开始观功德,这样发展下去,清净的信心就会逐渐养成,自己的修行也会不断上进。如果是说法的法师,就从以善心对他人开演一分道理出发,以利他心踏踏实实来做,最后就能对无边众生作*施。
所以,明白此理之后,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贯彻实行。应当说好每一句话,爱护好每一个生命,节约好每一滴水,走好每一步路,用好每一分钱,尽好每一分心。如果一切都是以遵循因果正规的方式趣入,一定是功德日日增长,过失日日减少,不必等到十年、百年,日日就有上进之相。
了达了业决定的道理,我们一颗浮躁妄动的心就会平静下来,自己会明白:做人应当安分守己、素位而行,因为眼前样样是业,离开现前的身口意,哪里会有真实的修行呢?所以,深信因果的人就会注意在当下修行,不是离开当下另外还有业的取舍,不是离开鲜活的生活另外还有修行。所以,应当实实在在地行善。每天对亲人、朋友,对所接触的有情都要有善心,对身边的每件事,都要尽责任和义务。这样从点滴做起,才能获得增上生乃至决定胜的成就。 一位师兄的贴:将闻思落实于当下 今天晚上在办完手头上的事情之后。便开始在群里跟众师兄讨论起佛法来,而我也把这几天缠在脑子里的困惑,给提了出来。希望师兄们能够给我点开示。
这个一直另我疑惑不解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工作与学佛之间的关系。因为我认为,如果工作上要讲究成绩的话,必定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些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肯定会影响自己的闻思。而我也实在不明白到底是该将心态偏向于学佛呢?还是侧重于工作。同时,我一直也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对于那些可怜的众生,到底是物质的帮助重要还是精神的帮助重要?而我则始终认为物质的重要对那些众生来说,更大于精神的重要。
我把我的观点和想法给众师兄们提了出来。大家都纷纷启发我,提醒我不要胡思乱想。大牛哥指引我因按照现在“最不苦恼”的方式去做,而洛珠则提示我用《快乐之歌》里面的方法,将违缘转为道用。同时,心如止水师兄也告诉我“工作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为了修行”,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的确,我们只有将工作视为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将生存视为修行的目的这两者便不会出现上有的矛盾。也就是把工作直接视为修行便足以解开这个问题。后来大牛哥还指导我,要“强调实践”。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佛,两者必须都以“做”为先。不忙工作就学佛,不学佛就忙工作。或者既学佛也忙工作。反正不能让自己的时间虚度,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做。这样才不至于虚度。而他所说的“连现在能做的都还做不好的时候,奢谈现在还做不到的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犹如一声警钟在我耳边敲响。诚然,我现在没有能力去“利益众生”,却在想着“将来”能够如何“利益众生”,这是何等的愚痴与盲目啊。连自己手头上的工作都没有做好,还谈什么“将来”?
至于我认为的“物质的帮助大于精神的帮助”这个道理,同时也是荒谬的。大牛哥提到帮助众生分“暂时”和“究竟”两个方面,物质的帮助只能提供“暂时”的帮助。而通过回向发愿等方式,在他们心中种下菩提的种子;使他们萌生对佛法的兴趣,趋入正道、皈依佛门、跳出轮回才是“究竟”的帮助。显然,究竟的帮助要大于暂时的帮助。他还举了“丛飞事迹”,这个在世人看来非常了不起的例子。其实,这样的帮助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尽管这个结论在外人看来的确难以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你的这些行为的确可以给那些人带来帮助,但那些帮助只是暂时的。就算你帮助了他们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但你无法帮助他们下辈子,乃至生生世世。你帮助那些失学的孩子有了学习的机会,这的确有很大的功德。但倘若他们将来毕业了,并没有行善积德,利用人生来修习佛法。而是整天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甚至造出种种罪业。那你反而害了他们。这样忙到底却落得个“好心做坏事”的苦果。
在谈到放生、布施的问题上我过去认为自己布施的不如师兄们多,不由得生起了惭愧心。师兄们告诉我,生起这种惭愧心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连自己原来的善根都染污了。同时也指出:“如果是为了炫耀自己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话,那还不如以清净心随喜的善根”今天听了师兄们的解释才恍然大悟,终于才明白“只这心心心是佛”的道理。求佛是求自己的心,只要自己的心清净了。那怕只有一块钱的供养,其功德也是无量的。最重要的是做到“问心无愧”和“力所能及”,既不要生起吝啬心,也不要生起那种“虚伪的惭愧心”。
过去我只知道我们要“活在当下”,可究竟怎样才是“活在当下”呢?不明白。对这个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通过今天师兄们的指导。我才体会到,“活在当下”便是将自己分分秒秒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上。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佛,都必须珍惜每一刻的时间。警惕自己不要将心思花在将来怎样如何帮助众生的空想上,而应该老老实实地闻、思、修。“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便是对这一哲理深刻的阐释。 对比自己现在的态度,发现还远远谈不上精进。大德们都以“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定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而我现在则努力以“将闻思落实于当下”当作自己努力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