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祢衡的情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0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0:16
祢衡
(173~198)
汉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史,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为“缛丽而轻清”。
《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祢衡 - 简明演义传记
天下奇才。经孔融推荐,被曹操召见,会面时,因为曹操对他礼数不周,尽批曹操的属下是无用废物,惹得曹操大怒。
祢蘅代表作《鹦鹉赋》
鹦鹉赋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全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嘴,绿衣翠矜。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戈,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身。故献金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剪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拢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悯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感平身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躇。想昆仑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于薄躯。期守死以抱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祢衡非常年轻,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天赋之高是无须怀疑的,所谓"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俨然鹤立鸡群。"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博闻强记之能,亦无人能及。他好像还精通音律,即兴作鼓乐《渔阳》曲,"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可以令"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
然而祢衡天生是要骂尽世人的,和后世阮籍准备一副青白眼的处世态度不同,祢衡从不知世上有谁值得他青眼相加,所以一概报之以白眼。即使对人世间仅有的两位知己孔融和杨修,评价起来照样疯疯癫癫,没遮没拦,竟将年长自己二十岁的孔融称为"大儿子",将杨修称为"小儿子"。我们发现,世人一旦落入祢衡的嘴里,其结果甚至比羊落虎口还要凄惨。他只要对你略略瞥上一眼,就可以破口开骂了。《三国演义》"祢正平裸衣骂曹"一回,对祢衡骂尽曹操手下作了详细的描写。仔细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他骂人很少是有道理的,仅仅因为别人长着个将军肚,便骂人家是"屠沽儿辈",可使"监厨请客",这并不能让我们佩服祢衡的口才。
祢衡骂人的特点是:首先,他不可能不骂人;其次,他从来不考虑给对方留点面子;第三,他也从来不给自己留有任何余地。骂人之于祢衡,就像*之于瘾君子,乃是不可遏制的爱好和冲动,为此,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承担什么后果。拉拢一方,打击一方,骂一些人,同时安抚另一些人,这些最基本的世故,祢衡全不知晓。那天他准备回荆州老家,一些人决定送送他,想到平时饱受他的辱骂,送客们也想报复,具体方法就是,在祢衡走来的时候,大家全体坐着不动。祢衡走来了,一见此景,立刻嚎啕大哭起来。"你哭什么呀?"有人问。"走在一群行尸走肉之间,我能不悲痛欲绝吗?"祢衡答道。
史书上没有祢衡家世的点滴材料,使我们判断祢衡的真实性格不无困难。比如他父母是否离异?他小时候是否饱受*?他出生时有否难产?等等,我们皆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我们仍可较有把握地看出:祢衡有着明显的人格*症状,他的*倾向与自恋态度,几乎都是一眼可见的。这样的症状连弗洛伊德都无法医治,今天看来,疯人院是祢衡的必然归宿。史书上也有祢衡"发狂疾"的记载,但作史者似乎仅把这次"狂疾"视为祢衡偶尔的使性子,而没有想到那可能恰恰就是祢衡病灶的反映。在孔融要求他去见一见曹操的时候,祢衡因"狂疾不肯往"。
记得古斯塔夫.荣格说过:"很多在今天被看成精神病患者的人,在过去,他们往往能得到特殊的礼遇,他们反常的精神状态,恰恰被视为不同寻常的证明。"拿这个观点看祢衡,我们就不难理解,何以这个飞越了历史疯人院的逃犯,在三国时代竟然颇有声名,以至曹操虽然觉得"杀他比杀一只老鼠还容易",又毕竟没敢动手。
《三国演义》的读者,对祢衡羞辱曹操一事已知之甚详:曹操任命祢衡为鼓吏,本意是想寒碜他一下,没想到祢衡竟然衣着不整地走进大厅。由于东汉宫廷礼仪对鼓吏的衣着有相当的要求,祢衡这一身丐帮打扮,无疑构成了对曹操的挑衅。祢衡之所以后来又答应曹操的要求,换上鼓吏的标准行头,乃是为了实施下一步计划:他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身上的百衲衣,一丝不挂,然后再徐徐换上新的装束。曹操无奈之下只能自我解嘲道:"我是偷鸡不着蚀把米,反而被祢衡小子羞辱了一下。"人格*的祢衡,显然从来就没觉得曹操有甚可怕之处。他后来干脆继续穿上那身丐帮服,拄着根打狗棒,一*坐在曹操的营帐外,对曹操破口大骂。每骂一句,打狗棒就重重地朝地上戳一下。曹操即使"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时也按不住腾腾怒火。他唤来两名虎贲卫士,准备下三匹良马,祢衡就这样被撂在马上,被两个武士一路挟持出境,作为礼物,送给了荆州牧刘表。
在刘表高朋满座的客厅里,祢衡享受贵客待遇没几天,*病又犯了。他一面过甚其词地赞美着刘表,不惜拿周文王加以比附,一面又对刘表手下众*肆嘲笑。老实的刘表起初还听不出其中暗藏的嘲讽,待到下面的人怒而检举,才省悟到祢衡的刻薄。周文王素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闻名于世,若刘表真属文王再生,他手下应该决不至于如此昏庸不济才对,不然,只能说明刘表与他手下一般*。刘表还算聪明,他明白了曹操将这个活宝送给自己,本意正是为了借刀杀人。为了让曹操看得起自己,他便依法施为,同样将祢衡作为礼物,送给了当时屯驻夏口的将军黄祖。
黄祖是个粗人,他开始虽也拿祢衡当宝贝赏玩,但当祢衡一仍其故地嘲讽起他来,黄将军杀起人来可没想到眨眼。结果,祢衡竟是像狗一样被宰掉的。
传说祢衡曾作《鹦鹉赋》,内有句云:"心怀归而勿果,徒怨毒于一隅。……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如此悲哀的文词,会否真地出自愤世嫉俗的祢衡笔下,古人就曾有所怀疑。看来辨清这一点,需要的首先不是古典文学知识,而是心理学知识。我想,惊人的张狂放荡与同样惊人的哀婉悱恻,大概也只有在人格*者的意识层里,才可能得到统一。
祢衡死了,本着兔死狐悲的生命智慧,孔融先生应该有所警惕,收敛些才对。虽然祢衡非直接死于曹操之手,但以孔融的智力,他本能够看出曹操与祢衡之死的间接关系。事实上孔融没有,与祢衡一样,他同样认为世界上最不值得一怕的,正是连皇帝见了都要瑟瑟发抖的曹丞相。政绩上乏善可陈的孔融,指摘起他人来可是一张利嘴。论凌空蹈虚,大言无状,谁也奈何不了孔融,而一旦较到实处,比拼具体的统治才能,则又谁都不会买孔融的帐。孔融有次就和光禄大夫郗虑争吵起来,分明孔融理亏,但曹操仍然愿意充当和事佬,亲自写信为两位和解。——孔融的骨头只会因此更轻。
种种迹象表明,晚年孔融最大的乐趣,就是和曹操过不去,和曹操抬杠。他也许不知道,曹操完全有杀他的借口,而且杀了他都能把责任堂而皇之地推给别人。当然,如果孔融知道这件事,他也不妨自我膨胀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曹操不杀他,乃是因为不敢,因为曹操怕他。
有件事让孔融大为得意,并可以作为曹操怕孔融的证据。当年曹操将司徒杨彪放入大牢时,孔融不仅没想到自己性命也有危险,反而对曹操威胁道:如果你继续"横杀无辜",我孔融"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你道曹操怎么办?嗨,曹操还当真放了杨彪。
出于管理上的需要,部分也和粮食紧缺有关,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下了禁酒令。奉行"杯中酒不空"主义的孔融不高兴了,他忘了曹操其实也是一位讲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性情中人,他压根就没想过曹操的立场,便嚷嚷着反对。孔融有给曹操写信的习惯,在一封题名为《难曹公表制酒*》的信中,孔融先是大谈一通天有酒星,地有酒泉的歪理,继而又露骨地讥刺道:"暴君桀、纣皆以色亡国,你何不干脆把婚姻也禁了。"曹操好像给孔融回了一封信,原信虽已不可见,但从孔融复信中所谓"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的语意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回信颇具语重心长的风格,还不乏大量有说服力的例子。
然而孔融是不可被说服的,他继续寻找着向曹操发难的机会。曹操北征乌丸时孔融便大加嘲讽,待曹操大军攻下袁绍的老巢邺城,时为虎贲中郎将的曹丕捷足先登,将袁绍儿子袁熙"颜色非凡"的妻子甄氏纳入怀中,孔融兴致勃勃,再次给曹操写信一封,远兜远转地说什么"当年周武王伐商纣王时,曾将纣王宠妃妲己赐给周公。"曹操虽然从军三十年,手不释卷,但还是被孔融这一新鲜典故弄迷糊了。想到孔融读书很多,曹操便虚心请教,孔融缓缓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杜撰一个不存在的史实,用以挖苦他人,孔融在讽刺艺术上确实造诣不浅,曹操受到的捉弄委实不轻……
孔融几乎是以某种视死如归的态度,将曹操的涵养*向极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随着一道《宣示孔融罪状令》的颁行,五十七岁的太中大夫孔融被押赴市曹,就地处决,其家族也惨遭株连。
关于祢衡我们已经看到,他的人格障碍已使他丧失了自我收敛的能力,同时他的生命态势又极富攻击性,虽然今天可以被疯人院收留,但在古代,他在哪一个君王面前都注定讨不到活路。孔融呢?我相信孔老夫子上天有灵,一定会气得把天堂的地板跺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0:16
“清狂早占晋人先,乱世矜才岂善全”
——东汉狂士祢衡
山东不仅出了个奉儒守礼令后世敬仰的诸葛亮,而且还出过狂妄不羁的奇人——他就是原籍山东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东汉平原般)的祢衡(173—198)(字正平),至今小祢家村还有一口号称“祢衡井”的古井遗存于世。如今山东德平镇正是以这口“祢衡井”为中心大张土木兴建祢衡公园。不知公园具体设计如何?至少应该在公园内建碑林,历代歌咏祢衡的诗文汗牛充栋。
祢衡表面上张狂,此狂乃是“抱逸韵”的古之狂(这里的逸韵就是汉末党人之风骨气度)。但内心应该是比谁更正统更纯洁更直率,因为他正义在手,又是十分相信儒家“淳则(纯厚淳朴的道德和德行)”的迂顽(特立独行)者,怎能不狂妄自大?如鲁迅所说,在那个礼崩乐坏年代大背景下 “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鲁迅又说,在言语行为上特立独行的人在庸众面前往往是疯子,为众人所不容。从祢衡留传至今的“一赋三文”(即:《鹦鹉赋》、《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里面依然可以窥见祢衡作为迂顽(特立独行)者的真实思想脉络和心路历程。虽然祢衡在《鹦鹉赋》中对自身处境安危认识很清醒:“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在《颜子碑》里面赞扬孔子弟子颜回“用行舍藏,与圣合契”的德行仁风和安贫乐道,又在《吊张衡文》中把张衡引为知己,赞扬其清和“达机”,但他把汉末党人“直之风”发展到极致,通过以狂卫道、以狂抗权、以狂来张扬个性来完成自己在历史上迂顽者(即特立独行者)的定位。后人郦道元评价祢衡“恃才倜傥,肆狂狷于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而死,可谓吝悔之深也。”
与祢衡结成忘年交的孔融也与祢衡一样狂,“鲁国男子”这个象征反抗强权的典故就是从他身上来的。一次,曹操要杀在朝野很有威望的杨彪,孔融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马上赶来在曹操直言不炜反对之,并且申明,如果曹操一意孤行的话,我孔融堂堂鲁国男子就辞官杜门不出了。也许是孔融的义正词严,最终让曹操改变了主意。但有一次曹操给他写了封充满杀机的信,信上说:“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孔融是聪明人,对曹操的用心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于是在写给曹操回信里面言辞切切,恭敬有加,表示对曹操的教诲“苦言至意,终身诵之。”从此直率偏激性格变得收敛些,“宽容少忌”。但内心苦涩只有自己品尝,每日“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被孔融誉为“性与道合”(这里的道就是儒家的正道)的祢衡横空出世了(祢字的文化学含义有二:一是奉祀父的宗庙;二是古代军旅之中对常载并随行神主的人的称呼。见《仪礼》:侯氏裨冕,释历于祢。)所以才有了孔融*澎湃文采汪洋的《荐祢衡表》,从一个侧面看,这《荐祢衡表》多少是对自己苦涩苦闷心情的一种释放,所谓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块垒也。
祢衡“少有才辨”(《后汉书》),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鹦鹉赋》)。但性格“尚气刚傲”,周围一切人和事全不在他的眼中,唯善孔融和杨修两人,常谓“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这里的“儿”是汉代对杰出男子的尊称)。在黄巾之乱的时候,避乱在相对安宁平静的荆州。时间是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祢衡时年21岁。那时的荆州成四面八方的饱学之士的云集之地,仅荆州官方注籍学生就达千余人,一时经学繁荣兴盛。祢衡是圣人之徒,他是要通过求官好伸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如他在早年在《鲁夫子碑》颂扬孔子的从政如“飞鸿鸾于中庭,骋骐骥于闾巷”。孔融在《荐祢衡表》里面把祢衡与在*上不得志而郁郁寡欢的贾谊、弃繻请缨的终军等人列比,可知祢衡其人其志远大。24岁只身一人来到许都,由于性格的原因,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只有碰壁,“才高难入时人眼”。当时那情景让我想到杜甫初到长安一时窘迫失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孔融是祢衡的忘年交和知己,屡次在曹操面前举荐。曹操也想见见他,可是祢衡托辞自己有疯病,不见。这个中原因一是曹操外表长相差强人意,一次匈奴使者来见,为了不失大国风范,曹操就让身边的帅哥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自己权当个“床头捉刀人”立于旁。二是曹操自己的出身寒微(相对而言)。当初陈琳骂曹操祖父是“饕餮放横”,骂曹操父亲是“乞丐携养 ”,骂曹操本人是“赘阉遗丑”。这一骂,骂的曹操头风病马上就好了,真是把吃药还强。最重要的是曹操当政后采取的“唯才是举”等*,祢衡认为此有违儒家正道,故激烈反对之。曹操是气魄极大的*家,李白写诗赞道:“魏武营八极,蚁视一祢衡。”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让他做个鼓吏以体现自己的知人善任海纳百川的胸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际,曹操命击鼓。这时祢衡神情自若旁若无人在曹操及众宾客面前*解带,直到祢衡那雪白肌肤中泛着灯光的赤子之体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换上鼓吏的服装,再手持击鼓杖徐徐击之,遂有“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的“渔阳三挝”千古绝唱。
不久,曹操同志对祢衡同志说:“眼下正与袁绍开仗,荆州刘表那里正需要有人去做*工作,不知先生愿意屈尊大驾?”就这样祢衡第二次来到荆州刘表同志那里。祢衡初见刘表同志,“称表之美盈口”,刘表同志也相当重用祢衡同志的,“文章言议,非横不定。”曹操同志在远征乌桓是时候,曹操同志担心刘表同志机会偷袭许都,于是找到郭嘉同志商议。郭嘉同志说刘表同志这人“座谈客”,空有一副架子而已,不值得忧虑。刘表尚且被郭嘉讥为“座谈客”,在祢衡心目中也定好不到哪去,时间一长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用后汉书上话说就是“复悔慢于表”。于是刘表同志对祢衡同志说:“江夏太守黄祖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做,不知先生愿意屈尊大驾?”就这样祢衡来到了江夏太守黄祖那里。起初黄祖对于祢衡还是相当信任的,委任祢衡做文书工作。黄祖的一个儿子很赏识祢衡的才学,常常与祢衡等人在一起为文纵酒。一次有人献西域的鹦鹉,祢衡当即在席间作赋一篇,其名:鹦鹉赋,其中道:
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这几句信誓旦旦,不见狂气,反而有乞怜的意思。然而在一次祢衡酒醉之后,骂了黄祖,黄祖一动怒,就砍了他的头,死时才26岁。尸体就葬在当时长江上的鹦鹉洲上。(今天鹦鹉洲早已淹没在长江水下了,空余后人凭吊。)
“采芳洲兮杜若”(《楚辞九歌湘君》)如果把祢衡比作什么植物的话,以祢衡品性格调而论,当以杜若比之。
杜若个性刚烈,一夜间灿然绽放,隔日便悄然凋零。其花貌似坚强,实则柔弱,它绽放得太过刚烈,虽然枝叶强韧,但花瓣脆弱,一旦全力绽放,便注定颓败。这就够了,因为如泰戈尔所说,“毕竟在天空中留下痕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0:17
一个狂士,得罪了曹操后来被他派到刘表那里借刀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0:17
http://ke.baidu.com/view/51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