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金分割的最全总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0:37
我们知道,太阳系内目前共发现有九大行星。然而早在18世纪中叶,德国的自然科学家提丢斯就发现,如将0、3、6、12、24、48、96数列中的每个数加4,而得数用10来除,其结果是:
(0+4)÷10=0.4 (水星距离太阳实际0.387天文单位)
(3+4)÷10=0.7 (金星距离太阳实际0.723天文单位)
(6+4)÷10=1.0 (地球距离太阳实际1.000天文单位)
(12+4)÷10=1.6 (火星距离太阳实际1.524天文单位)
(24+4)÷10=2.8 (小行星带)
(48+4)÷10=5.2 (木星距离太阳实际5.203天文单位)
(96+4)÷10=10 (土星距离太阳实际9.56天文单位)
注:1个天文单位等于1.5亿千米
通过以上数字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提丢斯计算出的数值与各行星至太阳的实际距离确实是十分相近的。1766年,提丢斯在把《自然的探索》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德文的时候,也顺便将他发现的这一规律加进书中。但此书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772年,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注意到了这-奇特的规律,并将它编写到《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进行介绍,这就是后人经常提到的提丢斯—-波得定则。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是0、3、6、12、24、48这样的数列加4再用10来除而不是别的什么数?提丢斯和波得都没有做出任何解释。里面包含着什么奥秘?他们俩也都没有说明。
近年来,有人用黄金分割法来计算各行星至太阳的距离,其结果同样令人惊讶!(计算结果见下)
0.732×0.618=0.446(水星距太阳实际0.387天文单位)
1.000×0.618=0.618(金星距太阳实际0.723天文单位)
1.52×0.618=0.939(地球距太阳实际1.000天文单位)
2.80×0.618=1.73 (火星距离太阳实际1.52天文单位)
5.20×0.618=3.213(小行星带距太阳实际2.8天文单位)
9.54×0.618=5.89 (木星距太阳实际5.2天文单位)
19.2×0.618=11.86 (土星距太阳实际9.54天文单位)
30.1×0.618=18.601(天王星距太阳实际19.2天文单位)
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除土星至太阳的实际距离误差稍大些外,其它行星至太阳的距离数值都还是很接近的。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各行星之间的相互引力及偏心率问题,计算数值会显得更要精确一些。如土星除受太阳的吸引力外,还要受木星巨大引力的影响,故它的实际距离小于计算值就不难理解了。当然,用黄金分割法计算各行星至太阳间的距离,同提丢斯—-波得定则一样,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计算上受到了挑战,其原因还有待于继续分析研究。
我们知道,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其中恒星占了90%,气体和尘埃占了10%,而这些物质大部分汇聚在*平面的附近绕银河中心运行。从侧面来看我们的银河系,它就像一个扁扁的铁饼,整个直径有25千秒差距至30千秒差距,而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和太阳系,就处在距银河系中心8.5千秒差距的地方。近年来又有人发现:我们的太阳系所在的位置,正好也是银河系半径的黄金分割带上。即:27.5÷2×0.618=8.4975(千秒差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0:37
我查到的 呵呵!!
有(1)人与黄金分割 (2)植物与黄金分割 (3)植物与黄金分割 (4)军事与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与建筑艺术
黄金分割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的数据。黄金分割与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还有,在古希腊神庙的设计中就用到了黄金分割。
人体美学中的黄金分割
====== 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 黄金比例的人脸
—55.62°正是地球的黄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 人体美学观察受到种族、社会、个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牵涉到形体与精神、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只有整体的和谐、比例协调,才能称得上一种完整的美。 黄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凡是与人体相似的物体就喜欢它,就觉得美;于是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近年来,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构中有14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 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 0.618的长方形)和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 0.618)。
====黄金分割与植物
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植物叶子,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给大自然带来了美丽的绿色世界。尽管叶子形态随种而异,但它在茎上的排列顺序(称为叶序),却是极有规律的。有些植物的花瓣及主干上枝条的生长,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你从植物茎的顶端向下看,经细心观察,发现上下层中相邻的两片叶子之间约成137.5°角。如果每层叶子只画一片来代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邻两叶之间的角度差约是137.5°,以后二到三层,三到四层,四到五层……两叶之间都成这个角度。植物学家经过计算表明:这个角度对叶子的采光、通风都是最佳的。叶子的排布,多么精巧!叶子间的137.5°角中,藏有什么“密码”呢?我们知道,一周是360°,360°-137.5°=222.5°,而137.5∶222.5≈0.618。 瞧,这就是“密码”!叶子的精巧而神奇的排布中,竟然隐藏着0.618的比例。
====黄金分割与战争
0.618与武器装备
在冷兵器时代,虽然人们还根本不知道黄金分割率这个概念,但人们在制造宝剑、大刀、长矛等武器时,黄金分割率的法则也早已处处体现了出来,因为按这样的比例制造出来的兵器,用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当发射子弹的步*刚刚制造出来的时候,它的*把和*身的长度比例很不科学合理,很不方便于抓握和瞄准。到了1918年,一个名叫阿尔文·约克的美远征军下士,对这种步*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型*身和*把的比例恰恰符合0.618的比例。 实际上,从锋利的马刀刃口的弧度,到子弹、炮弹、弹道导弹沿弹道飞行的顶点;从飞机进入俯冲轰炸状态的最佳投弹高度和角度,到坦克外壳设计时的最佳避弹坡度,我们也都能很容易地发现黄金分割率无处不在。 在大炮射击中,如果某种间瞄火炮的最大射程为12公里,最小射程为4公里,则其最佳射击距离在9公里左右,为最大射程的2/3,与0.618十分接近。在进行战斗部署时,如果是进攻战斗,大炮阵地的配置位置一般距离己方前沿为1/3倍最大射程处,如果是防御战斗,则大炮阵地应配置距己方前沿2/3倍最大射程处。
0.618与战术布阵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发生的一些战争中,就无不遵循着0.618的规律。春秋战国时期,晋厉公率军伐郑,与援郑之楚军决战于鄢陵。厉公听从楚叛臣苗贲皇的建议,把楚之右军作为主攻点,因此以中军之一部进攻楚军之左军;以另一部进攻楚军之中军,集上军、下军、新军及公族之卒,攻击楚之右军。其主要攻击点的选择,恰在黄金分割点上。 把黄金分割律在战争中体现得最为出色的军事行动,还应首推成吉思汗所指挥的一系列战事。数 成吉思汗
百年来,人们对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像飓风扫落叶般地席卷欧亚*颇感费解,因为仅用游牧民族的彪悍勇猛、残忍诡谲、善于骑射以及骑兵的机动性这些理由,都还不足以对此做出令人完全信服的解释。或许还有别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仔细研究之下,果然又从中发现了黄金分割律的伟大作用。蒙古骑兵的战斗队形与西方传统的方阵大不相同,在它的5排制阵形中,人盔马甲的重骑兵和快捷灵动轻骑兵的比例为2:3,这又是一个黄金分割!你不能不佩服那位马背军事家的天才妙悟,被这样的天才统帅统领的大军,不纵横四海、所向披靡,那才怪呢。 马其顿与波斯的阿贝拉之战,是欧洲人将0.618用于战争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在这次战役中, 阿贝拉之战战略图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把他的军队的攻击点,选在了波斯大流士国王的军队的左翼和*结合部。巧的是,这个部位正好也是整个战线的“黄金点”,所以尽管波斯大军多于亚历山大的兵马数十倍,但凭借自己的战略智慧,亚历山大把波斯大军打得溃不成军。这一战争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仍清晰可见,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就是采用了类似的布阵法打败了伊拉克军队。 两支部队交战,如果其中之一的兵力、兵器损失了1/3以上,就难以再同对方交战下去。正因为如此,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事大国都采取长时间空中打击的办法,先彻底摧毁对方1/3以上的兵力、武器,尔后再展开地面进攻。让我们以海湾战争为例。战前,据军事专家估计,如果 海湾战争战略图
共和国卫队的装备和人员,经空中轰炸损失达到或超过30%,就将基本丧失战斗力。为了使伊军的损耗达到这个临界点,美英联军一再延长轰炸时间,持续38天,直到摧毁了伊拉克在战区内428辆坦克中的38%、2280辆装甲车中的32%、3100门火炮中的47%,这时伊军实力下降至60%左右,这正是军队丧失战斗力的临界点。也就是将伊拉克军事力量削弱到黄金分割点上后,美英联军才抽出“沙漠军刀”砍向萨达姆,在地面作战只用了100个小时就达到了战争目的。在这场被誉为“沙漠风暴”的战争中,创造了一场大战仅阵亡百余人奇迹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算不上是大师级人物,但他的运气却几乎和所有的军事艺术大师一样好。其实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运气,而是这位率领一支现代大军的统帅,在进行战争的运筹帷幄中,有意无意地涉及了0.618,也就是说,他多多少少托了黄金分割律的福。 此外,现代战争中,许多国家的军队在实施具体的进攻任务时,往往是分梯队进行的,第一梯队的兵力约占总兵力的2/3,第二梯队约占1/3。在第一梯队中,主攻方向所投入的兵力通常为第一梯队总兵力的2/3,助攻方向则为1/3。防御战斗中,第一道防线的兵力通常为总数的2/3,第二道防线的兵力兵器通常为总数的1/3。
0.618与拿破仑大帝战败
0.618不仅在武器和一时一地的战场布阵上体现出来,而且在区域广阔、时间跨度长的宏观的战争中,也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代枭雄的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12 拿破仑大帝
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宜人的夏季,在未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博罗金诺战役后,拿破仑于此时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了莫斯科。这时的他可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并未意识到,天才和运气此时也正从他身上一点点地消失,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正在同时到来。后来,法军便在大雪纷扬、寒风呼啸中灰溜溜地撤离了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盛极而衰,从时间轴上看,法兰西皇帝透过熊熊烈焰俯瞰莫斯科城时,脚下正好就踩着黄金分割线。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针对苏联启动了的“巴巴罗萨”计划,实行闪电战,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占领了的苏联广袤的领土,并继续向该国的纵深推进。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德军一直保持着进攻的势头,直到1943年8月,“巴巴罗萨”行动结束,德军从此转入守势,再也没能力对苏军发起一次可以称之为战役行动的进攻。被所有战争史学家公认为苏联卫国战争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发生在战争爆发后的第17个月,正是德军由盛而衰的26个月时间轴线的黄金分割点。
关于黄金分割的最全总结
2. 提丢斯数列加4后除以10的规律,确实在某些行星的距离上得到了接近的数值,但并非所有行星都符合这一规律。这一发现并未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3. 波得在1772年注意到这一规律,并将其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不过,该定则的适用性和背后的原因并未被充分解释。4. 近年来的研究尝试使用黄金分割法...
一文全面讲述黄金分割线
黄金分割线的核心在于把握股价的动态平衡。首先,它通过比较股价回调和反弹的幅度,协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趋势走向。其次,它作为支撑与压力的判断器,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回调的底部和反弹的顶部区域。通过黄金分割比例,如0.618、0.5和0.382,我们得以在图形中寻找关键支撑和阻力点。比例与协调:黄金分割的奥秘 ...
黄金分割是一条公认的美学定律其比值约为什么?
1. 黄金分割是公认的美学定律,其比值约为0.618。2. 这个比例通过将整体一分为二,使得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3. 黄金分割被广泛认为是极具美感的比例,并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4. 例如,在摄影中,人们常常不自觉地使用黄金分割来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一侧...
关于黄金分割的最全总结
即:27.5÷2×0.618=8.4975(千秒差距)
黄金分割 神奇的0.618,你懂多少?
黄金分割线的运用原则中,不仅局限于0.618和0.382,还有其他神奇比值。它可用于判断个股的强弱,如强势股回调支撑位和弱势股反弹目标。同时,它在支撑位和压力位的判断上,0.382和0.618扮演重要角色,但并非绝对,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以提高准确性。总结,黄金分割并非神化,而是风险控制和买卖点辅助...
黄金分割率是几比几
这种特殊的比例被广泛认为是最理想的一种分割方式。人们把这种比例的构造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无意识中已经体验到它的好处并享受着它带来的美感。这个比例也被称为黄金比例。这个比例的值被称为黄金分割率。精确的数学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大约等于等于零点六八,或者称之为零点六八比一的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的数学解释是什么?
超越理论的魔力 无论是艺术、设计,还是建筑、自然界,黄金分割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建筑设计中,它被运用在对称布局和比例协调上,使得空间更显和谐;在艺术作品中,它引导着构图的平衡,赋予画面深度。这种看似简单的比例,背后隐藏着大自然与人类创造的惊人契合。总结,黄金分割虽简单,却蕴含着...
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比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到雅典的巴特农神庙,黄金分割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建筑杰作。中世纪的神秘色彩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欢迎,黄金分割逐渐成为艺术和设计的通用语言,被誉为“金法”和“神圣分割”。在现代,黄金分割法甚至在科学领域如优选学中找到了应用,如基弗的0.618法,成为寻找最优解的...
设计中的黄金分割
设计中黄金比例,又名黄金分割,指的是整体一分为二后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约为0.618。这一比例被公认为最能引起美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版式设计和标志设计中。黄金比例定义为(根号5—1):2的无理数。形象理解为整体分为两部分,右边占左边的38%。黄金三角形...
形式美法则概念
黄金分割不仅仅限于长方形,它由正方形和黄金分割长方形组成,可以无限分割,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常用于建筑、设计和绘画等领域。在摄影中,黄金分割法则占据重要地位。它通过数列如2、3、5、8、13等,这些数的比值接近0.618,指导摄影师在构图时选择画面的长宽比、地平线位置、光影分配、空间分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