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18: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5:50
【考纲解读】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命题规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现结合2011年高考试题,从设题角度、试题考查等方面总结该考点的命题规律。
一、从设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如2011年北京卷《示秬秸》: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该题就是将内容、技巧、情感结合起来综合考查的。
二、从试题形式来看,有的表述为“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表述为“某个词为‘诗眼’,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如2011年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真题展示】
(2011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解析:第一小题考查“诗歌写了什么内容”,题目有两个要点,一是“哪三个方面”,二是“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因此答题时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作答。从“诗无敌”可知第一方面和高度评价着眼于“地位”,从“思不群”可知第二方面和高度评价着眼于“思想”,从“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知第三方面和高度评价着眼于“诗风”。答案可拟为: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第二小题要求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关键要掌握标题中对“忆”字思念义的把握。答案可拟为: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突破方法】
一、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2011年天津卷李白的《骤雨》“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中的“卷”“吼”。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都是诗中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是“边塞”诗。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再如回答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的“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一问题时,我们就可结合咏物诗的内容特点,写出“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之类的答案。相反,如果忽视题目,有时便很有可能因思考失去着落点而盲目答题。
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平时备考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2011年重庆卷古诗鉴赏第(2)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作答时只要抓住“沙鸥”这一“孤单漂泊”的意象来思考,就不难答出“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注释: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做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2011年辽宁卷在解答“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注释所起的作用,因为注释(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不仅让我们正确地理解了诗歌标题的内涵,还准确地区分开了诗中的画境和真景。
二、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如2011年江西卷: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人乞祭余骄妾妇”化用了《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一典故。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
【练练吧】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来源:《语文报·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