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和心理学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13:41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9:20
我基本同意“精灵幻术师”的说法,这个问题确实可以将一个人的财富划分为资本、消费、储蓄这三部分来解释。但我想补充的是心理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在于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利益,像“垮掉的人”的说法完全用利益来考虑是不对的,也不是经济学的本质思想。经济学在用于思想的时候用的是“效用”这个词,也就是说虽然利益没有损失,但效用降低了,你心里就会觉得不爽。
例1:用点会计学的知识,当借款发生,虽然你的资产没有变化,但是你的现金流发生了变化,你不但对于资产总量的不变有着一定的效用,但是可支配的现金流量变小,会使你的效用降低,你就觉得不爽了。这里不能单纯的以“精灵幻术师”的想法去操作,因为根据理财方法的灵活性,储蓄随时可以转化为消费用的现金,你把钱借给别人即使使用的是你的生活消费资金,也不一定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这说明资产、消费和储蓄之间的界线并不清晰,你只是由于现金流的降低导致了效用的降低。有可能提款你觉得麻烦,有可能你虽然不花但是知道兜里揣着巨款你效用就偏高,都有可能,无论因为什么总之现金流减少对你的总效用的减少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所以“精灵幻术师”的说法只能解释这个问题,但并不是根本的原因。
例2:同样是由于现金流的减少,三个月暴打期间你的现金流被分配到了以后的十二个月去返还,你的效用再次被降低,你又觉得不爽了。联通这么做只是为了保留一个客户用卡的时间,购买该卡的用户至少会持续使用该卡12-15个月(不知道还款计划具体怎么设计的),而用足12-15个月后大多数人就不会换号了,挨个通知麻烦。且不论商家为什么这么做,造成你不爽的原因就是现金流减少而带来的效用下降。
例3:同样的解释,你的现金流没有减少,“先交钱再发钱”与“最终一起结算”的收入差是一样的,因此对于对现金流具有较强偏好的人来说你会觉得很爽,这个问题“精灵幻术师”回答得非常好。
综上所述,恐怕你还是学生吧?学生这个群体,对现金流的要求确实比工作的人具有更强的弹性,因为学生群体没有流入,只有流出。流入肯定是会给人带来效用的,包括举债,如果你明白财务杠杆的原理你就明白了,一般的企业没有负债根本算不上什么好企业,说明他们练财务杠杆都不会用。那么流出呢?如果流出能够带来更大的流入我们谁都愿意(比如提供有偿借款),这时候流出的效用就会有所增加,或者说减少的效用量会比没有提高流入时减少的效用量少了些。那么好,对于没有现金流入的学生来说,任何一笔流出都会觉得自己效用被降低了,你接触的*多会是你的同学,你的环境也是学校的环境,大家都一样,所以你会觉得大家都觉得“流出就会导致效用降低”的想法,你要知道只有学生和退休老人这两个群体是这样的,工作的人不会觉得所有的流出都是坏的。
关于心理与经济学是现在经济学应该说非常前沿的东西,你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小问题,还有更多的心理与经济学的问题更好玩,哪一年我忘记了,经济学诺贝尔奖就是被两个心理学教授获得了,研究的就是经济学当中效用的问题。我看过奚开元教授写的一本书《别做正常的傻瓜》,比较有意思,你可以找来看看,不过呢,这本书浅得很,一般人读的,经济学专业的人可以当小说看看。
最后提醒“垮掉的人”,不要把经济学理解成都是由利益构成的,经济学中只有法人是讲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然人是讲求效用最大化的。“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从利益分析得到结果”只是你个人的处事方法,不要玷污经济学和崇尚经济学思想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9:21
都是变相的从人民兜里掏钱哦。兄弟,心放开些,世界有阴就有阳,有好就有坏。冲破这些无谓束缚自己的精神枷锁,专著去作一件男人应该去作的事。建议看看最近播出的“胡雪岩”-百家讲坛(曾仕强教授讲解)。也许会对你有用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9:21
对于例子1,我可以简单告诉你,钱有几种用途,资本或者消费或者储存,作为资本当然要多赚钱你借出去不收利自然是亏了(存到银行也算是生利),但显然你不借你也不会把它拿来投资所以这钱不是资本,那么就是用来消费的了,消费的钱如果你有余,借给别人不会影响你日常或者紧急情况下的使用,倒是可以借但会影响你的奢侈消费(因为前提假定你是用它来消费的了,不消费就是下面说的储蓄),如果你说不借也不消费那么就是储蓄的了(不是存到银行哦),那么对你没有影响(因为储蓄和借出去效果一样都等于你没这笔钱,至少在此时间段内)。
例子2,我不能同意1喽的说法,难道商家该让你免费使用他们的服务??你为什么会不舒服我就不知道了,难道不返还你会更舒服????商家总体对于你的利润已经降低了,这是本质。当然了没有你理想下的情况对你更有利,因为还是那么几个用途,你先不交费就可以把钱用在其他方面。
例子3,你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因为预支付可以让你把本该用在消费于此版面费的钱用于别的方面,比如投资等可以生利,同时加速了货币流通(大的方面来说,国家都这么做对社会是很有利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9:22
经济=生存几率的大小
跟心理挂钩.这一句话便明了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9:23
楼主对经济研究颇深啊!
偶有同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9:23
虽然有时感觉不到,但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利益.比如爱一个人,因为得到了爱(利益),所以才会付出.所以做一件事都有为利益的动机.你的第一个例子,借钱给一个人感觉不爽,那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益,如果那个钱是借给你最爱、最亲的人,或许就没那种感觉了,因为你们很亲近,互相依靠,得到了比钱更大的利益(除非你把钱当作生命的一切).第二个例子,要知道我国的通信业没有对民间开放,实际还是给国家垄断,垄断就是暴利,不管他们(移动、联通)怎么折腾,在没有开放和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前,消费者是得不到大利益的,联通移动的各种花言巧语,始终让人感到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别太花时间在那些有*的花样上,也就没那种被耍了的感觉.第三个例子,得到的利益看得清楚,几乎没有投入和风险,而且还可能得到回报,这给谁都会乐,这是国家、学校支持的结果,那它们为什么愿意?同样为了利益,支持学术的发展对国家、学校来说,名利双收,教育发达可以促进国家发展. 总之,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从利益分析得到结果,虽然世俗了点,但那是最本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