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13:0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13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ook
{
public:
Book(string name,string auther,string Press,int num)
name(name),auther(auther),Press(Press),num(num){}
~Book(){}
//void setbook(){};
void print()
{
cout<<name<<endl<<auther<<endl<<Press<<endl<<num<<endl;
}
private:
string name;
string auther;
string Press;
扩展资料:
结构体的大小不是结构体元素单纯相加就行的,因为我们主流的计算机使用的都是32bit字长的CPU,对这类型的CPU取4个字节的数要比取一个字节要高效,也更方便。所以在结构体中每个成员的首地址都是4的整数倍的话。
取数据元素时就会相对更高效,这就是内存对齐的由来。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也叫对齐模数)。程序员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n=1,2,4,8,16来改变这一系数,其中的n就是你要指定的“对齐系数”。
1、数据成员对齐规则:结构(struct)(或联合(union))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这个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2、结构(或联合)的整体对齐规则:在数据成员完成各自对齐之后,结构(或联合)本身也要进行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3、结合1、2可推断:当#pragma pack的n值等于或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n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构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14
#include<iostream>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14
#include <std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