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09: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01
摘要《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美文,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推敲,就连里面的多音字都是值得研究的。文中的多音字可是不少:涨、藏、散、混、弄、转、和、薄、晕、擞。我找到了这些,肯能还有。读音好确定的就省去不说了,在这里只说一下有疑问的“散”、“薄”二字。散,读音有二:sǎn和sàn。文中“散在草丛里”的“散”读什么呢?从意思入手看看:读sǎn时,有三个意思。①没有约束、松开,如散漫、散文;②零碎的、不集中的,如散装、散居;③药末(多用于中药名),我们大家知道的魏晋文人喜好的“五石散”。读sàn时,也有三个意思。①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如散会;②分布、分给,如散传单;③派遣,如散心。比较读音的所有意思,可以看出:“散”读三声时,多为形容词,而读四声时,则全为动词。再看原文“散在草丛里”中的“散”明显是个动词,与“在”一起作谓语,而“草丛里”则是宾语。自然,“散”应读“sàn”,意思为“分布”。再来看“薄”,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báo、bó、bò。原句是,“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先来看bò,读这个音只有一个词“薄荷”。这个读音可以排除。读báo时,有四个意思。①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的,跟“厚”相对,如薄饼、薄片;②(感情)冷淡,(情谊)不深,如待我不薄;③(味道)淡,如酒味很薄;④不肥沃,如土地薄。读bó时,有六个意思。①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淡薄、浅薄、薄田、厚古薄今;②轻微,少,如薄技;③不庄重,如轻薄;④看不起,轻视,如鄙薄、妄自菲薄;⑤迫近,如薄暮、日薄西山;⑥姓。两个读音的第一个意思,不好区分,举例中“薄饼、薄片”和“薄田”都是偏正关系的合成词。而人教版七上语文中《春》有“薄烟”、《看云识天气》有“薄云”、《绿色蝈蝈》有“薄膜”,这三个词也应是偏正关系的合成词。因此,个人认为,当表示“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的,跟‘厚’相对”的意思时,两个读音都可以。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8朱自清的《春》中的音变现象您好,我是小向老师,教育学专家、教育问答专家,1v1咨询服务1000+人次,已经看见您的问题,马上为您解答《朱自清的《春》中的音变现象》,请给我三分钟时间作答,谢谢您的耐心等待。《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美文,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推敲,就连里面的多音字都是值得研究的。文中的多音字可是不少:涨、藏、散、混、弄、转、和、薄、晕、擞。我找到了这些,肯能还有。读音好确定的就省去不说了,在这里只说一下有疑问的“散”、“薄”二字。散,读音有二:sǎn和sàn。文中“散在草丛里”的“散”读什么呢?从意思入手看看:读sǎn时,有三个意思。①没有约束、松开,如散漫、散文;②零碎的、不集中的,如散装、散居;③药末(多用于中药名),我们大家知道的魏晋文人喜好的“五石散”。读sàn时,也有三个意思。①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如散会;②分布、分给,如散传单;③派遣,如散心。比较读音的所有意思,可以看出:“散”读三声时,多为形容词,而读四声时,则全为动词。再看原文“散在草丛里”中的“散”明显是个动词,与“在”一起作谓语,而“草丛里”则是宾语。自然,“散”应读“sàn”,意思为“分布”。再来看“薄”,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báo、bó、bò。原句是,“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先来看bò,读这个音只有一个词“薄荷”。这个读音可以排除。读báo时,有四个意思。①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的,跟“厚”相对,如薄饼、薄片;②(感情)冷淡,(情谊)不深,如待我不薄;③(味道)淡,如酒味很薄;④不肥沃,如土地薄。读bó时,有六个意思。①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淡薄、浅薄、薄田、厚古薄今;②轻微,少,如薄技;③不庄重,如轻薄;④看不起,轻视,如鄙薄、妄自菲薄;⑤迫近,如薄暮、日薄西山;⑥姓。两个读音的第一个意思,不好区分,举例中“薄饼、薄片”和“薄田”都是偏正关系的合成词。而人教版七上语文中《春》有“薄烟”、《看云识天气》有“薄云”、《绿色蝈蝈》有“薄膜”,这三个词也应是偏正关系的合成词。因此,个人认为,当表示“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的,跟‘厚’相对”的意思时,两个读音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