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0:59
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这句诗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0:59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句诗出自王绩的《野望》,全诗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的前三联都是景物描写,词语运用得当,意象描绘得十分美丽,诗的最后两句广为人们喜爱,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梦想,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其实这句诗是有典故的,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伯夷列传》。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大家相对无言,彼此又并不相识,而我真想高歌长啸,从此隐居在这山中。诗的前三联都描写了山中隐居的美好生活,最后一句再一次抒情达意,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采薇这一典故是出自于史记,它包含着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相传在商朝末年,有两兄弟他们是伯夷和叔齐,他们两人品格高尚,处事清白,当时西周的军队即将占领商都,商朝将要灭亡,而这两兄弟作为商朝人并不想要为西周效力,因此决定隐居在山上,从此以采食野菜过活,但最终二人都因饥饿而死,孟子对他们两人有极高的评价。
这首诗的作者既是一位学生,又热衷于饮酒,他一方面想要为国尽忠,但另一方面现实又很是残酷,与他所想事与愿违,因此他有希望可以隐居,而他本人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与挣扎中写下了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最终选择了隐居于山间,也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1:00
据说,这首诗的主旨正好能反映隐士们的高节,有古人评价为证:“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这首诗似乎是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的,在今天也不难理解。“徙倚”是徘徊的意思,“薇”是野豌豆苗。而最后一句“长歌怀采薇”,可能隐藏着两个典故。其一是诗经里有《采薇》篇,其二是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1:00
这个典故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相传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叔齐不愿意做周的臣子,采薇而食最后饿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1:01
采薇,代指隐居避世。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