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4: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1:53
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大*时期之一,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北宋立国,长达半个多世纪,诸侯混战,强者为王,社会动荡不安。乱世,是百姓的灾难,也是野心家的机会,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故事的主角——后梁太祖朱温,就是这样一位乱世崛起的风流人物,正是他,一手终结了立国近300年的大唐王朝,建立了五代乱世的中原第一代政权——后梁,正式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朱温原是黄巢起义军的重要将领
朱温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主要被诟病于三点:一是荒淫*。即位后,和自己的儿媳们淫乱,结果病重时被儿子朱友珪亲自带人弑杀;二是不忠不仁。他本是唐末黄巢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关键时刻背叛义军降唐,势力坐大后又篡唐自立;三是残忍好杀。对战俘、部下、朝臣随意杀戮,滥杀成性。比如,在*魏博牙军时,大开杀戒,“凡八千家,婴孺无遗”。(《资治通鉴》)攻取高唐后,城中的百姓、士兵,无论长幼,全部*殆尽。
但不可否认,身处藩镇林立的唐末乱世,朱温能脱颖而出,率先建立五代第一个政权,还是体现了其杰出的军事能力和*谋略——尽管他的私德为人不齿,手段过于残忍。特别是随着军事势力逐步壮大后,为实现篡唐自立,朱温精心布局,先后实施了三次惨无人道的大*,既暴露了他的*野心和残忍无道,又瞄准了导致大唐衰亡的主要弊政,彰显了他的*智慧,为自己开启了一条充满血腥的上位之路。
1、屠宦官,终结宦官弄权,控制大唐朝政
唐朝中晚期,外有藩镇林立,内有宦官专权,宦官甚至到了操纵皇帝废立的地步,严重削弱了君权和相权。朝臣官僚集团不甘心权力旁落,与宦官集团开展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史称“南衙北司之争”。
为了争权夺势,朝臣和宦官纷纷勾结藩镇势力,打压对方。而此时的宣武节度使朱温,经过连年攻伐,已经打败晋王李克用,成为势力最强的割据藩镇。
唐昭宗在位期间,宰相崔胤为争夺权力,和昭宗密谋清除宦官势力,先杀了宦官宋迫弼和景务修。时任左军中尉的宦官刘季述与右军中尉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等宦官先发制人,密谋发动宫廷政变,囚禁了唐昭宗,扶立太子李裕即位。
在朱温的支持下,崔胤联合神策军大将孙德昭诛杀了刘季述等人,迎立昭宗复位,但昭宗仍任命韩全侮等宦官掌管神策军。崔胤不死心,仍想尽除宦官。为了自保,韩全侮等宦官就私下联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崔胤对抗。而崔胤就联络割据汴州的朱温,请求朱温带兵进京诛杀宦官。
韩全诲得知朱温带兵进京的消息后,自知大事不好,就挟迫唐昭宗前往凤翔,投靠岐王李茂贞。朱温于是率兵围困凤翔,数月后,李茂贞兵困粮尽,只好以诛杀城内宦官、送还昭宗为条件,向朱温求和。
903年春,在朱温的要求下,李茂贞在凤翔斩杀了韩全侮等宦官72人,并将昭宗送还,由朱温派军队护送回都城长安。同时,又下令各地斩杀辞官归隐及没有跟随到凤翔的外地宦官90多人。“时凤翔所诛宦官七十二人,朱全忠又密令京兆搜捕至仕不从行者,诛九十人。”(《资治通鉴》
回到长安后,朱温又向昭宗奏请,捕杀宫中宦官700多人,只留下30名地位低下、年幼体弱的宦官负责宫中洒扫。史载“冤号之声,彻于内外。”一片血雨腥风中,祸乱朝政一百多年的唐朝宦祸彻底清除。
清除了宦官专权,朱温借机控制了皇帝和朝政。次年,为了实时操控朝廷,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为自己的*野心铺路,朱温又实施了迁都计划,强行将昭宗和都城迁至洛阳,并矫诏杀掉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是时,将议迎驾东幸洛阳,虑唐室大臣异议,帝乃密令护驾都指挥使朱友谅矫昭宗命,收宰相崔允(胤)、京兆尹郑元规等杀之。”(《旧五代史》)
迁都途中,朱温还将昭宗身边仅有的小宦官、侍从、宫女等200多人全部活埋,用自己手下年龄、身材相仿的人替换,过了很久昭宗才察觉,但也*为力。
至此,昭宗成了朱温的傀儡,朱温全面控制了朝政,为篡位之路打好了基础。
2.屠皇室,消除后顾之忧,暴露篡位野心
虽然控制了皇帝,但朱温并不放心。朝廷内,还有皇室子弟及一些没有归附于他的忠直之臣,对他挟持昭宗迁都心怀不满;朝廷外,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地方势力派借机以清君侧为名,对他联合兴兵讨伐。
为消除后顾之忧,他暗中指示自己的亲信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夜间闯入内宫,将昭宗杀死,立其13岁的儿子李祚为帝,是为唐哀帝。事后,又以自己不知情、手下擅自弑帝为名,将朱友恭、氏叔琮斩杀。“王(朱温)乃以兵如河中,声言攻崇本,遣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行弑,昭宗崩。十月,王朝于京师,杀朱友恭、 氏叔琮。”(《新五代史》)
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借机拥立其他皇室子弟,清除篡位隐患,朱温又把毒手伸向了昭宗的后代。905年2月的一天,他安排心腹蒋玄晖,邀请昭宗的九个儿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祎、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禛、琼王祥,在九曲池设宴聚饮,酒酣之时,一声令下,命人将他们全部勒死,尸体扔到池中。
杀昭宗,立幼帝,增强了朱温对朝廷的控制力。清除皇室子弟,有效防止了其他藩镇联合朝臣反对势力借机扶持新君,形成新的*势力与自己作对,朱温篡位的野心暴露无遗。
3.屠朝臣,结束“士庶党争”,扫清篡位障碍
除掉了宦官,解决了宦官操纵皇帝弊端;*皇室,扶立幼帝,又把君权牢牢操控在自己手中,朱温离上位之路仅剩一步之遥——清除朝廷旧臣。
唐朝“士庶党争”经过前期朝廷的打压,虽然有所缓解,但积习难改,时而复燃。朱温农家出身,一向被朝廷中的士族官僚集团所轻视,他身边的亲信将领也多是庶人为主,虽然朱温得势后,跟着发达,官居高位,但朝廷中的部分旧臣士族,如裴枢、崔远、独孤损等人,都是名门望族出身,历来以“清流”自居,崇尚东汉以来的士大夫气节,将平民庶人出身的*视为“浊流”,士、庶两派结党自固,互相仇视,争斗不断。
朱温曾向士族出身的宰相裴枢建议,希望手下将领张廷范出任太常卿一职,但裴枢认为张廷范是“胥吏”,即非科举出身,因此予以拒绝,朱温从此对士族官僚更为怨恨。
朱温的宠臣李振,早年多次参加科举不中,对那些靠科举晋升、自诩清流的朝臣*非常嫉恨。宰相柳璨虽然出身望族,但出生时家庭已经没落,家境贫困,后才中进士,因为性情狡诈,善于钻营,不到四年就升为宰相,朱温得势后,他又极力巴结朱温及其手下,因此被朝中的士族官僚所轻视。
柳璨和李振看透了朱温的心思,就多次在朱温面前说他们的坏话,鼓动朱温除掉朝廷士族旧臣。
905年,朱温先是奏请唐哀帝将裴枢、崔远、独孤损、陆扆、王溥等朝中士族旧臣贬逐离京。其他豪门贵族,或科举及第、在三省任职、声望较高的人,都被认为是轻浮浅薄之人,贬逐一空。“自馀或门胄高华,或科第自进,居三省台阁,以名检自处,声迹稍著者,皆指以为浮薄,贬逐无虚日,搢绅为之一空。”(《资治通鉴》)不久,又以朝廷名义下令被贬*在所在地自尽。
为解心头之恨,李振又进言说:“这些人总觉得自己是德行高尚的清流人士,应该把他们都扔到黄河里,变成浊流。”——“初,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深疾搢绅之士,言于全忠曰:‘此非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合为浊流!’全忠笑而从之”(《资治通鉴》)
当年六月,朱温将裴枢、崔远、独孤损等被贬*30多人聚集到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黄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马驿之祸”。
其后,为打击残余势力,朱温又将裴枢、崔远、独孤损等人的后代、同党贬逐,以谋反等罪名处死了哀帝生母何太后和曾为他出谋划策的亲信宠臣宰相柳璨及其兄弟、枢密使蒋玄晖、太常卿张廷范等人。
“白马驿之祸”, 彻底清除了朝廷旧臣官僚,终结了唐朝*难以根除的固疾——“士庶党争”,也标志着朱温篡位路上的障碍全部扫清。事后,唐哀帝以朱温为相国,封其69州为魏国,进封朱温为魏王,加九锡,李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两年后的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延续近300年的大唐王朝正式灭亡,一个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