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与秋思的抒情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4: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1:53
李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既擅长于七言绝句,又以写作边塞诗著称,《夜上受降城闻笛》正好是两者的完美结合,因之理所当然地成了李益的代表作。李益长期从军,到过北方、西北许多边远地区,有着丰富的军旅生活经验。一次,当他月夜登临受降城的城楼,月光与笛音深深打动了他,他深切体验到了将士们久戍边地的思乡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色淡情浓、含蕴丰富的小诗。前人对此诗评价很高。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将它列为四首唐人七绝“边塞名作”之一。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中唐绝‘回雁峰前’为冠”(内编卷六)。
诗中所说的“受降城”,多数注家认为是指唐代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所筑的东、西、中三受降城中的西城临河(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但是第一,西受降城不能省去“西”字简称作“受降城”,而只能简作“西城”。李益另有《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可证。第二,前两句中以“回乐烽”与“受降城”对举,“回乐烽”当指回乐县的烽火台,与西受降城相距好几百里,登上西受降城是看不到回乐烽的。所以,“受降城”不可能是指西受降城,而应该是指灵州的州治所在地回乐县(在今宁夏境内)。隋唐时期,这里是防御突厥的重镇。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并一直延用到宋代。宋人张舜民在灵州作《西征》诗:“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砍做薪。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宋史·张舜民传》说:“舜民在灵武诗有‘白骨似沙沙似雪’及官军砍受降城柳为薪之句……”可见,直到宋代仍以“受降城”称灵武(郡名,即灵州治回乐)。明白了受降城指回乐,诗的一二句互文见义也就一目了然了:“回乐烽前”与“受降城外”,到处都是“沙似雪”、“月如霜”的景象。从方位来说,烽火台在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山丘上,在晴日或朗月下站在城头上可以清晰地见到烽火台的姿影。诗人先写烽火台,可知他登城以后东向而立,月白如昼,想是正当农历十五日左右吧。回乐地处我国西北部,距腾格里沙漠不远。这里,气候干燥,月光由于减少水气的折射而显得分外明亮。明亮的月光映照着的,是与战争密切相关的烽火台、沙场以及受降城的深沟高垒,因而月色与月光下的沙地带给诗人的是霜雪般攒心的寒意,泛起一种置身边地、怀念故乡的淡淡哀愁。“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这大概可以用来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吧?正在这景色撩人的当儿,夜风又偏偏送来了进一步引动乡情的笛声。第三句中的“芦管”,从诗题可知指“笛”。笛子奏出的是什么曲子,诗中没有明说,但从末句进一步抒写“望乡”之情看来,总是容易勾起乡思的曲子。笛曲有《行路难》、《关山月》。《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险及离别悲伤之意。”又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或者“更吹羌笛《关山月》”(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一),无不加重征人久戍思乡的情绪,即使是召唤春天来临的笛曲《梅花落》、《折杨柳》,征人听了,也会因置身荒冷的边地而加重对故乡的怀恋。所以,“不知何处吹芦管”抒写的正是“听不尽”的“撩乱边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撩乱边愁听不尽”),只是不曾明白说出罢了。这句诗不仅含蓄,而且细腻。“不知何处”四字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初闻笛音时刹那间的寻觅,以及还来不及弄清究竟就已乡情盈盈难以自已的情状,顺势转到了最后一句的抒情。巧妙的是,诗人并不直抒,却借用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
《渔家傲》秋思和《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两首诗流露出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渔家傲》秋思和《夜上受降城闻笛》都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其不同点是《渔家傲》秋思还表现了无法归乡的无奈和强烈的爱国情环。
夜上受降城闻笛与秋思的抒情区别?
但是第一,西受降城不能省去“西”字简称作“受降城”,而只能简作“西城”。李益另有《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可证。第二,前两句中以“回乐烽”与“受降城”对举,“回乐烽”当指回乐县的烽火台,与西受降城相距好几百里,登上西受降城是看不到回乐烽的。所以,“受降城”不可能是指西...
借月抒情的古诗有哪些
1、《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峰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文学中的意象问题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写作背景
前两句写夜晚跟陈月初半截,淡漠似雪,月华如霜,七神寒骨。这样的你进如果不被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体味大我那恒古的苍茫,可是就在这个夜里,也有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软化行为,真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的悲壮动画做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在扩散,秋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凉的夜晚,...
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预测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九)《秋词》(刘禹锡) 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有:《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夜征人尽望乡和不知秋思落谁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
一夜征人尽望乡(直接抒情,通过征人的形态)不知秋思落谁家(间接抒情通过月亮的凄冷)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
描写夜晚的古诗和描写秋的古诗?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9、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有哪些边塞古诗词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翻译: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