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散文是如何实现机智与幽默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2: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26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钟书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钱先生和杨女士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女士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在创作一个客观的艺术世界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将创造主体自己的心灵世界投入作品中去,而这种现象在散文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知道,散文是一种文体中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它不需要虚构,不像诗歌讲究灵感,可以破空而来,也不像小说那样可以给人物戴上假面具。散文讲究的是一种与读者对话的平等。
杨绛散文正是其人的一种精神写照,杨绛的散文的这种平等亲切的谈话式的叙述语气,如良朋在座,如清风拂面,如明月当空。晚年的她,散文佳作频出,从《干校六记》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此外,她写的一系列怀念故人的短篇,自成一派,备受喜爱。
她娓娓道来,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与读者促膝交谈,讲述一段似被忘却的往事。“散文是创作主体人格智慧的艺术体现。它是作家积一生的生命感悟,从人格艺术感受力、审美灵感到文化素养的全部实力的一辈子的较量。”(楼肇明《当代散文潮流回顾》)
杨绛经受了大半个世纪不寻常的风风雨雨,她独特的生命流程,都写在其散文平淡素朴的语句中。对读者而言,杨绛的散文是不可多得的生命文体,因为她包含了一位老人历尽人间苍桑后对人生况味的深切体验。读者读之能从中品味到诚挚的情感和理论的*,犹如平静的水面下面流淌着急湍的旋流,荡涤着你的心灵,令你感慨万端,心潮难平。
“倘想创造有质量的散文,前提的前提还在于作家必须是个有质量的人”(周政保《杨绛及其“怀人忆旧之作”》)。杨绛在散文中体现的机智与幽默,不仅是表达的策略和技巧,更是其内在性情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