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珍珠港》影评一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2: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0:20
雷夫(本•阿弗莱特)和丹尼(乔什•哈奈特)是一对自小玩在一起的好兄弟,两人对飞行都有很大兴趣,曾一起学习过驾驶飞机,二战初期,两人又一起加入了美国空军部队。受训期间,雷夫与军中医院里的女*伊弗琳(凯特•贝金赛尔)坠入爱河。
为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洲*,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并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噩耗传来,雷夫的飞机在空战中不幸被德军击落,生还可能几乎为零。伊弗琳与丹尼在相互勉励的伤痛中,萌生爱情。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雷夫并没死去,当三人重聚首时,尴尬顿生。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事帮他们解了围,雷夫与丹尼决定不做情敌做战友。
这原本不是什么罪过,因为电影艺术的主要功能不是充当历史教材。不幸的是,影片在许多方面均停留在这样的初级状态。从篇幅上讲,《珍珠港》应该是一部爱情片,它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用于讲述一起长大的哥们俩如何爱上同一个女孩的故事。从表面看,这个故事编排得要比《泰坦尼克号》的杰克和露丝之爱更用心、更合乎逻辑。从雷夫和丹尼小时候不小心启动农用飞机(可谓“埋下*种子”),到参军时结识女*,剧情的发展基本顺理成章。雷夫主动请膺参加英国空军的作战,被击落掉进海里。女友得知噩耗悲痛万分,但观众却无法与她同悲,因为大家知道男一号不可能在影片才放到四分之一时就消失(倒叙结构或鬼片则不受此*)。丹尼和女*慢慢接近,互生爱慕,最后发生“*”,于是就有了他临终时听到的“你将当爸爸,你别死”的台词。
对这个剧情设置及人物描写稍作分析,我们便会发现创作者在寻找一个当年的士兵和如今的年轻人的共通点。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没有什么违背历史真实性的地方,但他们的言行举止更像现代的美国中学生,即影片的目标观众。雷夫的傲气、丹尼的秀气、女*伊雯琳没有时代感的气质,让人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这个地方。这样的设置当然是故意的,也是好莱坞商业巨片横扫全球的主要因素。
但是,好的影片可以不以剧情安排巧妙见长,但若台词也走“似曾相识”的路线,就会俗套连篇。曾创作《勇敢的心》的编剧这次为大家奉献了一部套话多得成笑话的剧本,若现实生活中有谁用片中的爱情台词吸引恋人,一定会遭人翻白眼。耗资1.4亿美元的《珍珠港》在故事编排(何时铺垫、何时起伏、何时转折等)、人物塑造和搭配(阳刚的雷夫和阴柔的丹尼、*的*和内向的*)、风格的调节(每段对白均以诙谐告终)均下足了功夫,但这种化学配方式的创作铲平了艺术的棱角,留下的只是光滑的娱乐极品。
该片对日军偷袭珍珠港长达40分钟的详尽描绘乃全片的精华。每个镜头均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从一开始日本军机飞过晾着衣服的民居,到最后美军将士连同一面千疮百孔的国旗沉入海底,更别说那个追踪着*从天空一路紧跟到军舰的特技镜头,都令*开眼界,也激动人心。您也许会说,“激动人心”这个词不合适,因为被炸的是“好人”那一方,应该感到震颤才对。但跟整部影片一样,这场战争戏缺少一个“魂”,以至于美国影院里出现观众大呼过瘾的奇怪现象。观众的感官受到一轮又一轮的强烈刺激,但观众的心却没有被揪住,这恰好跟电子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跟《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场面貌合神离。
在表演方面,三位主角都算称职,但缺乏闪光点。本·阿弗莱克演惯了牛气轰轰的角色,大概跟他本人气质相差不远;新人乔什·哈奈特有点像年轻时的理查·基尔,颇有明星相但看不出有多高的演技;英国女演员凯特·贝金赛尔似乎在模仿妮可·基德曼,靠本片混个脸熟应该没问题。三人的扮相都不错,在摄影、化装和服装的精心调理下,展现出他们本身虽有基础、但不太充足的魅力。
影片使用大量快切镜头,每场戏也不怎么拖拉,但由于爱情戏不够感人,三个钟头的长度略嫌冗长,即使中间的轰炸场面也有些令人麻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该片不如它所仿效的《泰坦尼克号》和《拯救大兵瑞恩》。
笔者在此吹毛求疵,主要是站在戏剧性的角度,绝没有贬低它的票房号召力;迈克尔·贝的上两部作品《勇闯夺命岛》和《世界末日》共赚进了8亿多美金的全球票房,而它们在我看来还不如《珍珠港》。更有趣的是,该片缺乏创意的剧情和台词一旦搬到海外市场大概会转劣势为优势——一则海外观众未必像美国人那么熟悉重复多遍的老套,二来没有太深的文化和思想积淀消化起来比较容易。归根结底,如焰火般壮观的爆炸场面人人都能欣赏,而打着史诗片旗号的动作片纵使不会人人叫好,但能叫座便达到了主要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0:21
我爱喵呜影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