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0: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9:40
有人以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过其中的翻译腔现象,研究的结果很不乐观,句序不符合汉语习惯、长定语、长状语的情况,随处可见,比如2006年5月5日的《参考消息》中有这样一句译文:“他说,掌握游戏攻略比闯入军事系统要难得多,尽管军事系统理应是世界上防范最为严密的。”译文完全不符合汉语的句序习惯,读起来有逻辑错乱的感觉。这句话的原文系《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2006年4月22日题为Breaking Into the US Citadel was Easier Than Child's Play一文中的一句话的:Mastering the tactics of Rome, he says,was a lot more difficult than gaining access to military systems that should be among the best-protected in the world. 显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完全遵照原文的句序,没有根据汉语习惯做调整,因此译出了这样一句翻译腔十足的话。 长定语、长状语是《参考消息》译文的另一大问题。2006年4月19日的《参考消息》中有一句译文,读后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对身为前欧盟委员会*,并且以引导意大利采纳欧元为自豪的他来说”。原文摘自《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2006年4月16日Prodi Plan to Leave Britain out in EU Cold一文:As befits a former head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who prides himself on having overseen Italy’s adoption of the euro, Prodi…… 同一天的《参考消息》还有这样一句,同样令人难受:“……当时在巴黎,赖斯围绕伊战存在严重分歧时候如何修复欧美关系发表了演讲。”原文出自《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2006nian 4yue 9ri Condoleezza Rice Piano一文:Ms. Rice…, when she delivered a speech in Paris about American rapprochement with Europe in the face of vehement disagreements over the invasion of Iraq. 这样的译文,无论是懂外语的,还是不懂外语的读者都难以接受。王力先生曾在《中国现代语法》中专辟一章,讨论欧化语法现象,并对一些“恶意欧化”的现象提出批评,他举例说:“在西文里,形容词不能单独用为谓语,必须有系词介绍。例如中国话‘他的妻子很好’,在英文里该是His wife is very good,而不是His wife very good,这种语法也渐渐影响到中国来,有些人倾向于把判断句去替代一切描写句,例如避免‘他的妻子很好’一类的句子,而说成‘他的妻子是很好的’一类的句子。于是‘花红柳绿’变为‘花是红的柳是绿的’,‘父慈子孝’变为‘父亲是慈爱的,儿子是孝顺的’等等。”甚至后来连最后的“的”也省去了,变成了如下错误的句子: “轰炸机头上有两三个发动机,发出来的声音是很沉重。”(三十一年七月一日《朝报》副刊) “每一架重轰炸机的发动机至少都有两部以上,且在飞行时,其发出的声音是非常大。”(同上) 洛德(Robert Lord)和邹嘉彦(Benjamin T'sou)曾对香港的汉语异化现象作过专门研究,其中的一些例子很有代表性,如: (1)“整座建筑物像监狱多于旅馆”、“场面似*集会多于选美会”、“看来要成为百万富翁是讲实力多于运气”。 (2)“击落多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发射多一枚导弹”。 (3)“还留在世贸中心三小时”、“他鲜有逗留在同一个地方两天”、“可以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地道内两年”。 (4)“有需要向李文和进行全面调查”、“市民暂时没需要注射炭疽病疫苗”、“直升机当时并未需要进行搜救”。 (5)“发言人说,是时候对人身安全提高警觉”、“我和你母亲已不再年轻,你是时候照顾自己,重新做人了”、“虽然儿子仍年幼,对金钱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但我认为是时候让她开始学习认识金钱”。 上面的五组句子显然是对英语的“剥皮式”照搬。例如,(1)显然是套用了英语的“more A than B”。(2)可视为“one more”的翻版。(3)源于英语的“动词 + 宾语 + 时间或频率状语”结构,如:He has been to Beijing many times。(4)取自“There is a need to do something”句型。(5)最为奇特。是把英语中的“it is time (for someone)to do something和“it is time that-clause”两种句型改为了“someone is time to do something”。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有”字的乱用,如,“至少有找到六十二具尸体”,再看“禽兽业联会顾问郭志有表示”一句,恐怕没有谁会想到这位顾问其实“姓郭名志”,“有”字纯属多余。当然,香港处在极为特殊的双语环境下,语言更容易被异化,*英语热的持续增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谨防汉语的畸形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