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9: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3:39
月亮的传说之月人与小女孩 大洋新闻 2006年08月29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居住在西伯利亚的楚克其族驯鹿牧人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月人”(即月亮)如何为他们照亮黑夜,划分四季。 一天晚上,一匹驯鹿拉着雪橇在空旷的野外悠闲地走着,雪橇上坐着一个牧人小女孩,他们谈笑风生,非常惬意。突然,机警的驯鹿停下了步子——他看到夜空中的月人正在迅速增大,两只驯鹿拉着月人的雪橇直奔 地球!“小心!月人来了!他会把你抢走的!”驯鹿对小女孩吼道。“我该怎么办?”小女孩吓坏了。 驯鹿用蹄子在雪地上挖了一个洞,让她跳进去,再把雪盖在上面,只露出她的头发,就像雪地里长出了一簇草。月人来到地上,东张西望找不到小女孩,便失望地走了。驯鹿和小女孩冲回帐篷,父亲还没有回家,而月人随时会回来。“我该怎么办?”小女孩绝望地向驯鹿求助。驯鹿想了个办法,将小姑娘变成了一盏明亮的油灯。 就在这时,月人冲进帐篷,翻箱倒柜,但就是没有留意帐篷里面的油灯——灯火闪闪发亮,跟他太相似了。于是,他决定放弃,回到天上。正当他准备乘上雪橇的时候,勇敢的小姑娘跑出帐篷,喊道:“我在这儿!”月人冲回帐篷,这时小姑娘已变成油灯。他找不到她,第三次放弃,往雪橇走去。小姑娘又跑出帐篷喊道:“我在这儿!”月人又冲进帐篷,此时他已筋疲力尽。每次他回到帐篷里,都比上一次更虚弱更细小。他甚至无法把自己带回天空,更不用说带上一个女孩。这回小姑娘不怕他了,反而把他五花大绑。 “放了我吧”,月人的声音变得像蚊子般纤弱无力,“我将永远为你们服务。”“我将是夜晚的灯塔,指引你们前进,给予你们快乐,并为你们计算年份。”小姑娘半信半疑地打量着他。 月人继续说:“首先,我将是老驯鹿的月亮;然后是冰冷的乳房的月亮;然后是丰满的乳房的月亮;然后是新生小驯鹿的月亮;然后是水的月亮;然后是新芽嫩叶的月亮;然后是温暖气候的月亮;然后是脱落的鹿角的月亮;然后是薄霜的月亮;然后是求偶驯鹿的月亮;然后是冬天驯鹿的月亮;然后是白天变短的月亮。” 小姑娘相信月人的话,把他放走了,月人也信守自己的诺言,为牧人照亮黑夜,帮他们计算年月和季节。 这个故事暗示了月亮的一个完整的循环:在渐圆渐满中越趋贪婪,然后在渐细渐小中越趋虚弱。 从月人罗列的名字可以看出月亮跟部落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月亮指导他们耕种、打猎和养殖,这可以从我们今天对满月的称呼中体现出来,如“秋收的月亮”和“猎人的月亮”等。 19世纪苏格兰高地居民把月亮叫做“催熟的月亮”,认为月亮彻夜不眠地滋润着农作物,让广袤田野在翌日清晨换上金黄发亮的外衣。 圣诞老人的故乡 说法一: 拉普兰不仅是拉普人和驯鹿的家园,更是世界闻名的圣诞老人的故乡。“很久以前,一位年纪很大的圣诞老人在世界各地周游,为孩子们带来欢乐。有一天,他来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毕地区,被眼前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所迷恋,决定在这里的耳朵山定居。从此,芬兰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居住的地方……”每当圣诞节来临,热情的芬兰人就会向远方的客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起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世界各地的许多儿童都知道圣诞老人住在北极圈里的耳朵山上。 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头戴垂肩红软帽,身穿红皮袍,脚蹬长筒靴,满头银发,卷曲的白胡子垂过腰际。每到圣诞之夜,他就坐着8匹驯鹿拉的雪橇来到各家各户,从红布袋里掏出糖果。点心.玩具等包装精美的礼物分送给孩子们,共享节日快乐。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家为了广开旅游财源,都在本国为圣诞老人寻根觅祖,查找故乡。瑞典人曾为圣诞老人举行过规模盛大的定居仪式;挪威人有意让圣诞老人住在他们那里;冰岛人则认为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美国人却坚持说圣诞老人过去一直住在阿拉斯加;就连日本人也将北海道作为圣诞老人的家乡。1996年7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圣诞老人世界大会,居住在世界18个国家的150名圣诞老人被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可惟独没有来自耳朵山的圣诞老人。原来,芬兰人坚持认为,最早为圣诞老人找到故乡的是芬兰人,只有自己的国家是圣诞老人的真正故乡,因而对这次大会进行抵制,拒绝与“冒牌”的圣诞老人聚会。 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给圣诞老人写信致以节日祝贺时说,圣诞老人在全世界孩子们中间传播的圣诞精神如同联合国的宪章一样,饱含着和平的心声和良好的祝愿。值得芬兰人欣慰的是,这封信的地址是发往罗瓦涅米,即芬兰北部拉毕省省会、世界惟一位于北极圈上的城市,著名的圣诞老人村就建在这里。芬兰人自豪地认为,加利的贺信意味着就连联合国也承认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为进一步强化芬兰作为圣诞老人故乡的形象,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芬兰旅游局和拉毕省*共同制定出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圣诞老人故乡计划”,1985年,在罗瓦涅米市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圣诞老人村。随后,又陆续建立了10个分布在整个拉毕地区以圣诞老人命名的旅游点,其中包括滑雪度假中心。驯鹿公园和野生动物园。现在每年来拉毕地区旅游的人数超过100万。在拉毕地区,每年还以圣诞老人的名义举行世界淘金比赛和金鳟鱼钓鱼大赛。“圣诞老人故乡游”活动使芬兰北部一年四季都成为旅游热点。在所有旅游点和旅游商品上,都可以看到一个著名的商标:一只鞋尖翘起的红色靴子。那是圣诞老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的长靴,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大写字母J——芬兰文圣诞老人Joulupukki的第一个字母。 圣诞老人也为芬兰航空公司吸引来大批乘客。现在,芬航每天有5个航班飞往北极圈上的罗瓦涅米市。圣诞节期间,每天增加到10个航班。许多对本国的圣诞节活动司空见惯的人携儿带女慕名来到圣诞老人的故乡过节,每年圣诞前夕都有2万名来自英国、希腊,南非、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游客,乘坐包机来到飞雪漫天的罗瓦涅米市。当他们在圣诞老人村同白胡子白眉毛的圣诞老人一起合影留念时,无不兴高采烈;当他们亲眼看到北极圈里逶迤茫茫的林海雪原,欣赏着“极夜”里在皑皑白雪中点燃的点点红烛光时,又无比兴奋愉悦;要是运气好,观赏到变幻莫测的北极光,则更会令他们激动不已。游客们还可以乘坐驯鹿雪橇、狗拉雪橇或现代化的电动雪橇去耳朵山拜访圣诞老人居住的地方。当人们坐上雪橇,耳边响起阵阵清脆悦耳的鹿铃声,眼前出现一片童话般的冰雪世界时,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在纯净的大自然中享受异国圣诞民俗的清新质朴之风迎面吹来。 每年12月,芬兰全国各地邮局发送的圣诞卡超过5千万张,若按人均计算,名列世界各国之首。然而,一年四季最繁忙的邮局还要算北极圈上的圣诞老人村邮局。这里每天从早到晚总是人来人往,异常繁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圣诞老人村邮局不仅是游客向世界各地发信寄函的必到之处,也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没有机会亲自到北极圈拜访圣诞老人的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话和信件向圣诞老人致意。问候或索要礼物。圣诞老人每年都要收到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万一70万封信。邮局里,常年有十多个穿红衣,戴红帽的“小精灵”帮助圣诞老人处理这些信件。特别是圣诞节前,圣诞老人每天收到的来信多达2万封。面对雪片般从世界各地飞来的信件,圣诞老人应接不暇,只好临时聘请60名助手帮助他拆信、阅信,回信。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如今圣诞老人邮局的工作也实现了电脑化,圣诞老人用上可视电话和电脑。 圣诞老人和他的助手们把所有来信孩子的姓名,地址输入到电脑中储存起来,并由电脑用8种不同语言给每一个孩子写回信。信中除了节日的问候之外,还有一小段圣诞节的故事,每封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圣诞老人虽然很忙很忙,但仍希望能收到更多的孩子们的来信。如果中国小朋友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给圣诞老人写信。圣诞老人是非常守信用的,一定会给所有来信的小朋友回信。不信,就请中国小朋友按照下面的地址给圣诞老人写信试一试。 说法二: 圣诞老人的传说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即出现。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也有传说称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所以圣诞老人也称St.Nicholas.因这些故事大多弘扬*精神,其出处,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永驻人们精神世界。每年圣诞日,圣诞老人骑在白羊星座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1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将Nicholas圣人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圣人Nicholas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所以有关圣诞老人的传说在各个国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纪欧洲出现了圣人Nicholas纪念日,以互赠礼物和慈善活动为主。德国、法国、荷兰则将12月6日作为宗教纪念日,给孩子和穷人们赠送礼物。 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Sintirklass身着红袈裟,骑着一匹白马。Sintirklass的美国形象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快乐的老精灵。起初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他的喜剧《纽约的历史》中将他描述成一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1823年,诗人Clement Moore在他的诗歌《St.Nicholas印象》中继续将Sintirklass/Saint Nicholas的形象戏剧化,这就是各位在本篇开头看到的圣诞老人。 19世纪60年代卡通制作者Thomas Nash画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圣诞老人作为《Harper的一周》的插图。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开始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民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老人的形象传回欧洲,传到南美洲,传遍世界各地。 许多国家都保存了他们自己有关圣诞老人的风俗和传说。在荷兰的传说中,圣诞老人Sintirklass还带了一个叫Black Peter的助手,乘着一艘船于12月6日来到。他带着一本大书,书中描述了所有荷兰小孩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表现好的小孩就送礼物给他们,不好的小孩便让他的助手带走。 德国的圣诞老人也带着一个叫做Knecht 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着个装着礼物的大袋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礼物,顽皮的孩子却要给教训几棍子。 意大利的圣诞老人叫La Befana ;法国的圣诞老人叫Father Christmas或Pere Noel ;瑞士的圣诞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 Child;斯勘的纳维亚地区的圣诞人叫julenisse 或 juletomte ;而英国的圣诞老人和法国一样也叫Father Christmas(圣诞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圣诞老人更庄严,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诞老人便是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