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1: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3:49
阴山山地呈EW走向,横亘于内蒙古中部,东西长近1300km,南北宽200km左右,自西向东,包括狼山、色尔腾山、乌拉山、大青山、蛮汗山、燕山山地及赤峰一带的辽西山地,其间分布有数十个规模不等的山间断陷盆地,构成相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
一、山地丘陵基岩裂隙地下水
阴山山地主要由变质岩、花岗岩及火山岩组成,基岩裂隙发育,但各地发育程度不均。受气候、地形影响,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富水性差异较大: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基岩裂隙发育深度为20~50m,地下水径流模数小于5×104m3/km2·a;中部地区,基岩裂隙发育深度为20~40m,径流模数为2.5×104m3/km2·a;南部个别地段地下水径流模数达5×104m3/km2·a;西部地区,降水较少,裂隙发育深度在20m左右,径流模数小于2.5×104m3/km2·a。一般山麓地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20~240m3/d·m,富水性相对较好,而大部分地区小于24m3/d·m。在集宁市、丰镇市一带分布有玄武岩熔岩台地,厚度为100~200m,其间夹有数层泥岩,赋存裂隙孔洞水,单位涌水量一般为24~120m3/d·m。基岩裂隙水水质好,矿化度多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a·Mg型。
二、山间盆地地下水
山间断陷盆地形成于中、新生代,盆地规模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盆地内沉积了厚度不等的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河湖相地层和第四系冲湖积相地层,自下而上,构成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第四纪以来,各个断陷盆地沉降幅度差异较大,使盆地内的含水岩系组合明显不同,沉降较大的盆地第四系孔隙含水层较厚,如岱海断陷盆地、黄旗海断坳盆地;而沉降较小的盆地含水层则较薄,甚至缺失,如樊家夭、乌克忽洞、前大滩、后大滩、兴和、朝阳、供济堂等盆地。
1.第四系含水盆地
主要包括岱海断陷盆地、黄旗海断坳盆地。
岱海盆地:以第四系冲洪积和冲湖积含水层为主,盆地北部为冲洪积扇,含水层厚35~70m,单位涌水量为350m3/d·m;盆地东南部,含水层厚20m左右,单位涌水量小于50m3/d·m;盆地中南部沉积物以湖相淤泥质粘土、粘砂土为主,含水层厚10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0m,单位涌水量小于24m3/d·m,矿化度小于1g/L。见图3-2-4。
图3-2-4 岱海盆地水文地质剖面(据杨建勋等,2002)
黄旗海盆地:上部为潜水含水层,由北向南含水层厚度增大,厚10~15m,单位涌水量由24m3/d·m增大至500m3/d·m。潜水含水层下部为第四系冲湖积相承压含水层,从边缘向盆地中心,含水层层数增多,厚度增大,颗粒变细,水位变浅,单位涌水量小于300m3/d·m,矿化度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第四系含水层之下,为古近系、新近系砂岩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250m3/d·m。底部的白垩系砂岩承压含水层,厚度大于100m,水量为10~50m3/d·m,水头高出地表。
2.古近系、新近系含水盆地
主要为樊家夭、乌克忽洞、前大滩、后大滩、兴和、朝阳、供济堂等多数断陷盆地,主要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砂岩、砂砾岩,单位涌水量大多小于500m3/d·m,一般为50~200m3/d·m。
樊家夭盆地水位埋深10~50m,含水层厚20~30m,单位涌水量为120~240m3/d·m,中部大,边部小,矿化度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型。乌克忽洞盆地水位埋深小于25m,由南向东北,含水层厚度由70m降至15m,含水层颗粒变细,水位变浅,水量变小,单位涌水量小于50m3/d·m。矿化度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型。
位于化德县境内的朝阳盆地,含水层主要为始新统的砂砾岩承压水,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0~30m,向盆地中心增至70m,单位涌水量小于24m3/d·m,向盆地中心可增至300m3/d·m,水位埋深小于10m,矿化度一般小于1g/L。
三、第四系河谷洼地地下水
阴山山地由东向西发育诸多河流,较大的河流有老哈河、闪电河、饮马河、浑河等,河谷中沉积有较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下水较为丰富。如位于赤峰市的老哈河,其支流较多,河谷宽一般2~4km,含水层厚10~20m,局部可达40~50m,单位涌水量上游一般为250~500m3/d·m,中、下游可达500~1000m3/d·m,水位埋深小于10m,地下水径流条件好,矿化度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位于正蓝旗、多伦县的闪电河河谷,宽为2~4km,含水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的砂、砂砾石组成,含水层厚25~40m,水位埋深小于10m,单位涌水量为100m3/d·m,水质好,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HCO3-Na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