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法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否定传统教育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8: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3:00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华文明则成了一家之言,就是儒家!
自然很多不太了解先秦文明的朋友,就误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来看待。不过确实中国延续到今天的文化,仍
然是以儒家文化独霸着。
我们要先明白,诸子百家的出现,都是想积极入世,想拯救当时的社会。其中以儒墨道法的救世论最为突出。
接下来就简述4家的异同。
相同之处,其实都要落实到一个“仁”字。这个“仁”,并不是儒家所讲的“仁”。这里的“仁”是一个目标,一
种社会稳定的形态。而不是方法!儒家的“仁”是一种方法。
孔子及后来的儒家为什么要大力提倡“仁”?因为他们的逻辑是,统治者你要多关爱自己的臣民,让他们感觉到“
幸福”。这样一来臣民们就会感激而反馈更多给你统治者,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社会河蟹!
这是儒家的逻辑,始终认为需要统治者的“圣人”一般情怀去主动的为老百姓服务。然后老百姓也主动的去感激老
百姓。这其实就是一个“治国的方*”!
儒家的方法就是统治者主动的施“仁义”。
我们接下来看道家的方法又是什么?道家认为治国,就要做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咋听之下,就是与儒家的针锋相对,格格不入。一个说“要仁”,一个说“不仁”。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平齐的,没有高低,没有贵贱。作为人,也是如此。道家提出的“不仁”,意思是,统治
者不能带有“感情”,一旦带有感情,就会偏私。偏私就对其他人不公平!
因为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爱本国人多于爱他国人”“爱本家族多于爱本国人”“爱自家多于爱
家族”,依此类推的。这其实也是符合人的本性的爱,人都是有偏私的,必然先顾自己人的利益!
这样一来就看出,儒家在治国上的理论就是空谈了。儒家一方面倡导“奉献”,施“仁义”。但又要求先自己人得
利。这明显就形成矛盾,统治者也有亲属,亲属必然要求统治者对他们多给点利益,不是本家族的少给点。那么其
他人就一定要反对,凭什么??比如在执法上就会有偏私,有权利者就一定会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的家族服务。
道家提出“不仁”,就是要求,对待任何事物不能偏私,做到公平公正。
而道家需然指出了儒家的治国是有问题的,但是自己提出的“不仁”,他也并没有找到方法解决。道家强调“自由
”“不要约束”,认为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统治者你什么都不要管,不要给百姓规定很多条款。从这点看道家就
极其反对儒家与法家。
其实道家是先秦*思想启蒙家之一,道家的伟大之处就是提出了“人的私权不容侵犯”。无论是老子、杨朱、还
是庄子都不止一次的强调,“自由”。尊重人的权利。
道家反对儒家的“道德强迫”,儒家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儒家做的确是“己所有欲必施于人”,
也就是说如果哪个人的行为,不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做,就会被儒家看做是“没道德”。
如今的社会风气不就是如此吗?道德压迫!比如做公交车,让座与不让座,是人身自由,也许这个人自身有难言之
隐,没办法起来让座。但是如果周围人不清楚,就一定会用鄙视的眼光去看他,这就叫道德强迫。
比如捐款,捐款是人发至内心的对别人帮助。但是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比如同是工薪阶层,收入差
不多的人一起捐款。大多数人都是100,但有个人就只捐1元。那么所有人都拿一种鄙夷的眼光去看,心里会嘀咕,
“你还不如不捐呢,装什么呢!”。问题是,这都是站在自身立场在看问题,也许那人家里经济也很困难呢,已经
饭不开锅了呢?
道家强调的就是尊重别人的自由,你有能力的就多捐点,别人没有能力的就少捐,甚至可以不捐。不能因为顾及道
德面子,去强迫自己做“有道德”的事。
儒家思维就是爱面子,就算自己再穷,也不能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看现在朝廷招待的那些国宴,朝廷修筑的办公
大楼,无不是奢华透顶。老百姓也是这个思维,打肿脸都要充胖子。
所以道家严厉批评儒家的这种“伪道德”,脱离了“自己”的道德。
-------------------------------------------------------------------------------
刚才说道家是*启蒙家之一,另一家就是墨家。道家强调“人的私权”,而墨家强调“人格平等”。墨家与道家
一样,认为人是不应该分尊卑,分等级的。人的出生,能力,智力等这些是外在差异,这与天地一样,每样东西都
是有自己的特性,和与其他事物不一样的差异的。但是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做到“不带偏私的
公正执法”。
墨家源于儒家,所以也大力提倡“爱人”,但是墨家认为“爱人”,不能像儒家那样,分亲疏,分贵贱的爱。应该
是爱所有的人。
这里容易混淆的概念就是,爱所有人?怎么可能?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亲近血缘的人。儒家的爱更符合人性。
其实墨家的潜在意思是落实到法治上,要求对于处世态度应该是“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自己与罪犯关系亲密,
就偏私。如果权利者差别执法,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公。(比如如今的富二代等等事件,就是彻底的偏私执法)
墨家的兼爱,隐含意义就是公平的对待所有人,就算是自己的亲人犯法,也必须一视同仁的执法。
所以墨家其实在很多地方与法家是有很大共同点的。墨家更像是儒家与法家的结合。
儒墨道法四家是及有共通点,又有矛盾处。
法家其实就最终结合了道家的“尊重私权”、与墨家的“人格平等”思想。
要如何做到“尊重私权”?就必须建立法制,只有法律才能保护每个人的正当权益。而“人格平等”思想是法治的基础!如果说“不人格平等”,那么法律就是张废纸,只是上位者奴役下位者的工具。
所以法家提出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在强调法律必须公正,不管你是权力者,还是普通人,犯什么法,立什么罪。只有这样做,才能保障所有人通过法律去解决问题,与保护自己。
如果说没有法家的“法律”,那么百姓受权力者欺负,就只能眼睁睁盯着,*为力。实在是忍无可忍,就要*。
所以法家强调,社会的安定,必须要做到保障所有人的“正当权益”,不能因为任何人自己的权益,就去损害别人。当所有人的正当权益得到保护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人会不满。
(这里值得累述的就是,当然不能拿法家制定的具体法律,与今天做对比了。观历史,必须是站在古人的历史环境,他们那个时代看问题。就好比今天欧美的法治是最先进的,最人道的。但是如果放在1千年后,一样的会被未来的人,认为太“残酷”了。)
从同一时期做比较,法家的治国方法是最具操作性的。法家法治派的主张是“君王也必须依法办事”,意思是君王不能凭自己的喜好去任意的惩罚别人,或者是奖励。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否则人心就会不服。就认为君王有偏私,所以君王都必须遵从于法律。
秦国从商鞅变法起,就从最弱的国家,变成了强大的国家,并统一了中国,这期间经历了150多年,6代国君。后来的王朝,没有哪一个能做到秦国这样,都是富不过三代,越来越弱!而秦国是越来越强盛。这就是法治的力量。
当然最后秦二世公然坏法,破坏法治,使秦国迅速灭亡。关于秦国的崛起与衰落,请参考:http://tieba.baidu.com/f?kz=1088320124 (【简述】真实秦始皇之功过是非,与秦王朝覆灭之谜!)
诸子百家系列:
儒家:http://tieba.baidu.com/f?kz=1063386314
法家:http://tieba.baidu.com/f?kz=1063377589
道家:http://tieba.baidu.com/f?kz=1063597252
墨家:http://tieba.baidu.com/f?kz=1063654236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w=%D5%BD%B9%FA%D6%BE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3:01
道家和法家哪里否定传统教育了?
诸子百家之前,无所谓教育。夏商周时期为奴隶社会,是敬天法祖的传统宗法宗教教化制度。人们信仰上帝,就是上天、天、的观念。
诸子百家开始有了百家争鸣,老子第一个作出了我国思想哲学之祖的《道德经》,道家*性的否定了传统上天天神崇拜,建立起思辨的天地宇宙人文观念。孔子第一个大量搞教育,提出人文教化的儒家,法家则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观念提出的道生法的法家治国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3:01
说清楚点,没发现他们有什么否定传统教育的,首先你这个传统教育指的是什么,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