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22:3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2-10 18:39
为了让儿童知道自己班级与中小班级的不同,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哥哥姐姐。有社会交往意愿,有自己的亲密同件,也喜欢结交新朋友,能主动照顾、关心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情愿意与大家分享,原意分担老师和家长工作与生活中的辛苦。那么培养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措施有哪些?
(一)家庭方面
1、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
2、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
3、创设更多交往机会(参加活动,接触外面世界)。
(二)幼儿园方面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感到安全、温暖、信任)。
2、根据幼儿不同社会能力与特点,有针对性为其创设交往的机会。
3、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区(获得交流技巧和社会规则,学会共处与合作)。
4、注重角色游戏的指导(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联系交往的技能)。
5、教师真接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在交往中给予榜样示范、引导帮助,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品质。
让学前儿童能够初步理解他人的行为与思想意图,能考虑他人需要,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基本能独立的解快同件间的冲突: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件、老人和残疾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15:47
了培养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需求,给予正面积极的信息;注重与孩子交流,给予鼓励和肯定;为孩子树立榜样,协助孩子与同伴交流,让他们学会分享与合作;让孩子学会互相帮助,感受交往的乐趣;开展适当的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视觉中国
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和尊重孩子的需求,用心聆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孩子的人际交往都是从需求开始,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问什么都没有错,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如果长期置之不理,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爱问问题,也不爱和你互动。作为家长一定不要表现不耐烦,更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即使是不会的问题或暂时不能满足的需求也要给予回复,而不是置之不理。
幼儿期的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感觉到交朋友的快乐,逐渐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平常应该给孩子多讲述一些关于平等、宽容、诚信、互动等好品质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果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出不好的习惯,如撒谎和不理人等行为,要及时予以指正和引导。鼓励孩子独立去面对和解决自己遇到的人际矛盾问题;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引导幼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锻炼乐观、开朗、坚强的品质。
平时可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沟通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自信;还可以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去公园、参加聚会等,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出去和朋友聚会时,让孩子在旁边看着你是如何和朋友交流的,给他树立榜样,当然聚会时也不要忽略孩子,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做交流、互动。
孩子在生活中易模仿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最后变成自己的习惯。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给孩子做好一个榜样。
孩子年龄小,还不懂得去关心身边的朋友,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还要讥笑他,这样会让一些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可以安排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以及怎样处理与同伴之间发生的争执,怎样与同伴分享快乐等。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从中发现互相帮助的乐趣。
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可以创设和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区域和玩具器材,支持孩子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也可以鼓励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和身边的朋友互相分享。让孩子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孩子通过与伙伴在游戏中的互动交流,能很好地对某些问题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共识,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