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目不见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0: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20:29
目不见睫,指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mù bù jiàn jié
【解释】:①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②指人容易看见别人,却难看见自己。
【出处】:《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示例】:远求而近遗,如~。 ◎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诗。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人无自知之明。
【近义词】:目空一切
【反义词】:谦虚谨慎
成语出处编辑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
所以认识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注释
伐:攻打;讨伐;进攻
睫: 睫毛
愚:自谦之词
患:忧虑;担忧
谏:规劝君、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明:英明,明智,高明。
之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
之:助词,无义。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像。
止:停止。
下:在…之下
故事
“目不见睫”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书中记载说:“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成语“目不见睫”就是从这里来的。原意是说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棋心 禅心系列之五---目不见睫
棋心禅心 -- 目不见睫
韩非子喻老篇有云:
楚庄主欲伐越,杜子谏曰:"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人的眼睛,能见山峰之远,能视秋毫之细,却独独看不见眼前的睫毛。
下棋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总是注意别人下的缺点,从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断送一盘好棋。楚庄王(?—前591),名叫熊侣,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年),春秋五霸之一,著名的*家、军事家。 楚庄王即位三年中,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下令国中:“有敢谏者死无赦!”(《史记·楚世家》)此时伍举入谏。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正在作乐。伍举说:“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说:“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史记·楚世家》)又过数月,楚庄王淫乱更甚。大夫苏从又入谏。庄王说:“若不闻令乎?”苏从说:“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 ”(《史记·楚世家》)于是楚庄王停止淫乐,上朝听政,对楚国上下进行了整顿,任伍举﹑苏从以政,楚国国百姓非常高兴。 同年,楚庄王灭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参见楚灭庸之战)。巩固了其在江汉流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其争霸中原创造了必要条件。六年,楚庄王乘宋国内乱之机伐宋,获五百乘,使楚国声威大震。 八年,楚庄王伐陆浑戎,屯兵周都洛邑附近时,周定王让王孙满犒劳楚王,楚庄王向周室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显示出他取而代之的雄心。 九年,楚庄王击灭若敖氏之族。十三年,灭舒。十六年,楚庄王伐陈,杀夏征舒。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而克。 十八年六月,晋国增援郑国,楚庄王与晋军在战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大败晋军(参见邲之战)。二十年,楚庄王再次攻宋,迫使宋国臣服,而晋国则慑于楚军威势而不敢来救。至此,楚庄王终于成为霸主。 二十三年,庄王去逝,其子审立,为楚共王。
寓意
难的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相关习题编辑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A.楚庄王欲伐越伐竹取道
B.臣患之,智如目也如鸣佩环
C.能见百步之外 见渔人,乃大惊
D.而欲伐越 欲穷其林
2.下列加点的“于”与“庄跤为盗于境内”中的“于”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胡不见我于王
B.百里奚举于市
C.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万钟与我何加焉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楚庄王要伐越原因是因为认为越国*混乱,兵力也弱。
B.庄子劝楚庄王不要伐越是因为这样做是不仁义的。
C.庄子用生动的比喻说理,从而打动了楚庄王,使其停止攻越。
D.本文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翻译:大王的军队刚刚被秦,晋两国打败,丢了几百里的地盘,这就说明我们兵力弱。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翻译: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能看清别人,而在能看清自己。
(3)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翻译: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
(4)自见之谓明
翻译:(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8.
8.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答案】
8.B
9.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追问“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追答是【绿竹引】中的“何可一日无此君(⊙_⊙)?还是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 中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20:30
【解释】:①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②指人容易看见别人,却难看见自己。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
所以认识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追问“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追答(1)性情洒脱,率性的个性(2)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