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处征心如何理解才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8:3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11
这是楞严经中的,七处征心,就是七处破妄,证明如来藏妙真如性,不从外来,不从内有。不在中间、内、外,用时了了分明,寻时了不可得。不可得之心即如来本觉妙心。
楞严经是见性的经典,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很难契入,如果七处征心能够理解透彻,基本就已经见性了,七处破妄之后就是十番显见,破妄显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12
本来就无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1:12
《楞严经》“七处征心”的启示(初版)
*
七处征心阿难为何答不出心在哪里?
那是因为阿难对心的基本认识就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阿难认为自己身心之中有个“能觉知的”,这个“能觉知的”(所谓觉知心)就是自己的心、就是自己的根本。
~~而佛想告诉他的是:你执着的这个所谓“能觉知的”(觉知心),其实就是不明、无明。所谓的“能觉知”,其本身就是不明(无明)。
七处征心伊始,为了证明阿难所执的这个“能觉知的”(所谓觉知心)是“不明(无明)”,佛于是向阿难发问:“你的心和目,现在在哪里?”
*佛的用意是:你既然执着于“能觉知的”(所谓觉知心)为自己的心,那么你能给我指出来这个“能觉知的”(觉知心)它在哪吗?
*
*1、如果说(这个能觉知的、觉知心)它是在身体内,为何它不见身内五脏六腑?为何它不知身体内部各个器官组织的运行状况?
*2、如果说(这个能觉知的、觉知心)它在身体外部,那又为何身心相知?
*3、如果说(这个能觉知的、觉知心)它在你眼根内,那它为何看不到你的眼睛?
*4、如果说随着心与法(心与物)相合之时,你的心(你的觉知心)就存在在那里。那么,我告诉你:它并没有能合的体(并没有能合的自体)。所以,你还是不能指出:心到底在哪里。
*5、如果说(这个能觉知的、觉知心)它在身体与外界的中间、在心与法(心和物)的中间,那么它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6、如果说“我的心(我的觉知心)一切无著”,这就是我心(我的觉知心)之所在。那么它根本就不能存在,因为觉知心不可能离开宇宙万象而独自存在。
~~所以,七处征心、说来说去,阿难根本无法指出自己的心(觉知心)在哪里?自己的心(觉知心)是什么?为何物?
~~这么说来,阿难所执的心(觉知心)其实就是一个不明之物,其实就是不明、就是无明。阿难和我们众生还指望用这个不明的觉知心(无明的觉知心)来观察万法之*、来修菩萨道、成就佛道。岂不荒谬。
~~所以,七处征心就是一种教学手法,将阿难和我们原有的对心(对觉知心)的认识和执着否定得干干净净。这样阿难和我们才能放下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对心(对觉知心)的认识和执着,虚心接受佛在“什么才是我们的心?什么才是我们的根本?”这个问题上对我们的教诲、教导。
~~~~
***评:
阿难和我们众生执“能觉知的”所谓“觉知心”为自己的心、为自我根本,执着于这个能觉知的、“觉知心”。岂不知这个能觉知的、“觉知心”本就是不明(无明)。
*
《楞严经》云:“相见无性,同于交芦”。~~这个“见”指能见、能觉知、主观,而“相”指所见、所觉知、客观。这二者都没有自己的体、没有真实的自体可言。
又云:“见与见缘,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这个“见”指能见,“见缘”指所见。这二者本无所有,没有真实性,纯粹假有。
所以,要知道:所谓的“能觉知、能知”(能知之心),其实就是不明之物,是没有真实自体的东西,是假有。
这么一个不明之物,你能把它真正指认出来吗?根本不可能。
所以《楞严经》云:“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也就是说,“能知、能觉知”不可能从“所知、所觉知”当中独立出来,因为它根本没有自己的体,如何独立呢?它无法独立亮相,因为它就没有自己的相啊。
所以,所谓的觉知心(能觉知)根本没有自己的体,它的“体”始终是不明的。
*
所以,这个“能觉知”本身就是不明、就是无明,那还谈何所明。自身不明,那就不用谈所明了。
~~~~~~~
~~~~~~~
如何证明这个“觉知心”就是不明、就是无明呢?我们看一下《楞严经》第四卷:
《楞严经》四卷云:“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所以我们应当知道:不明非觉(不明不是觉),不明不能称之为觉、不能称之为心。“不明(的)”不是心、不是我们的心。
*
《楞严经》接着说:“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意思是:我们众生的本元心性(性觉),必然是明。然而却虚妄地生一个“有明的觉”。这个“有明的觉”,觉不是所明,它是以明来立所。
~~所以,所谓“能明的觉”,它是依所而明的。它自己不是明,它自己是不明。然而,不明能叫做觉吗?
~~比方说,我们去听,“听”~这就是你要去“明”的心。一听就能听到动静二相,这就是因明立所(因“动静二相”而树立“所明”)了。所以,“听”本身就是不明,它是依“所听到的”而明的。然而,不明能叫做觉吗?
*
所以众生的问题在于:执着于一个“要去明的心”,这个要明的心就是“看、听、嗅、尝、触、思”,也就是“分别觉知心”。
“看听嗅尝”本身不是明、是不明,它只是“要去明”。它是依“所看到、听到、嗅到、尝到的”而明的,所以它自身是不明、无明。
而“看听嗅尝”就是我们执着的“能明的觉”,然而这个“能明的觉”自身却是不明、无明,如此说来“看听嗅尝”就不能称之为觉、称之为心。因为它自己是不明、无明,那又谈何所明呢?所以,它就不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必然是明,而不是不明。正所谓:“性觉必明”。
*
众生执着于一个“能明的觉”,而此“能明的觉”其本身就是不明、无明,它是依所而明的。所以,我们所执的“能觉知”(的觉知心)其实就是不明、无明,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心。
而我们和阿难执着于这样一个不明、无明的“觉知心”,所以七处征心阿难都无法指出心在哪里。因为离开了所明,这个能明的觉只能是不明、无明。
~~所以,觉明为咎。那么,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执着于一个“能明的觉”,用它去明、去觉。于是八识妄心由此产生。
***
所以,觉明为咎,众生执着于所谓的有明的觉、能明的心,这就是众生遗失(迷失)菩提、轮回于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
*
~~声明:本文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