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黄浦江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2:50
黄浦江(简称黄浦、浦江),旧称黄歇浦(简称歇浦)、春申江(简称申江),是上海市界内最大河流,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
黄浦江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两岸分别形成了举世知名的外滩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等上海重要地标。
黄浦江全长约114千米,河宽300-70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它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在吴淞口注入长江,是长江入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黄浦江上游接纳太湖流出的诸河,是太湖向东海泄水的主要通道,现时78%的太湖入海径流通过黄浦江排入东海,主要有淀山湖、太浦河、红旗塘、上海塘等四大主要水系。
主要支流包括吴淞江、蕰藻浜、川杨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园泄泾、大泖港。浦东、浦南地区临海,以川杨河、大治河、金汇糖、紫竹塘等河道引黄浦江水灌溉当地土地。
黄浦江市区段水深10米左右,最深处17米左右,曾是上海航运业的核心水道,有著名的十六铺码头。如今其航运地位逐渐被深水海港取代,不过巨潮港至吴淞口段航道深度仍维持8.2米以上,松浦大桥以下常年通行3000吨级海轮,5000吨级海轮可直达闵行,2万吨级海轮可抵吴泾,5万吨级海轮可通过徐浦大桥。
扩展资料:
历史——
明代以前,吴淞江(苏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黄浦江(鸦片战争前名“黄浦”)是其支流。当时的吴淞江下游大致从北新泾经今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接虬江路至虬江码头,再沿今复兴岛以北段黄浦江出大跄浦口(后改称吴淞口)汇入长江。
而当时的黄浦原经上海浦在今嘉兴路桥附近流入吴淞江。明初时,因吴淞江淤浅严重,黄浦口淤塞不通,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黄浦夺淞”之说。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东江(时通称横潦泾)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而“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也成为黄浦的支流。横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同时仅有少量来水过闸港走旧水道直接入海,使古东江下游河道不断淤积,以后这段河道也通称闸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浦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08
黄浦江,位于长江下游支流。在上海市境内。旧称黄浦,别称黄歇浦、春申江,因旧时讹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浚而得名。它发源于太湖,东流经青浦县淀山湖,出湖后到闵行以东折向北流。在上海市中心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到吴淞口注入长江。全长114公里。黄浦江是一条多功能的河流,兼有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纳污、渔业生产、旅游等多种利用价值。自来水取水口上移至上游以后,黄浦江上、下游的功能就各有所侧重。龙华港以上的水域一般以饮用水源为主;龙华港以下的水域以航运为主。为了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上海市已将闵行西界以上的江段及淀山湖等划为水源保护区;把龙华港至闵行西界江段划为准水源保护区。黄浦江在穿越市区的60公里江段,水面宽阔,深度较大,是上海港客货码头所在地。近几十年来,上海港已建成为我国吞吐量最大的进出口港。沿黄浦江两岸,先后建起的大小码头有100多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约有五六十个。码头岸线长度已超过10公里多。黄浦江是一个河港,但又兼有海港性质。江上航道总长约60公里,平均宽260米,吃水深度在8米以上。近年来,为了开通黄浦江对市区东西交通的阻隔,已正式建成江底汽车隧道。
黄浦江是上海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旅游节目,它不仅在于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代表着上海的象征和缩影,还在于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过去、现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灿烂明天。浦江游览的线路是从外滩出发,先逆流而上,向南至南浦大桥,再调头向北,过杨浦大桥直至吴淞口,再从吴淞口返回至外滩
游览过程中可以看到横跨浦江两岸的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两座大桥,像两条巨龙横卧于黄浦江上,中间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好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风格迥异、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万国建筑,与浦东东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间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令人目不暇接。
吴淞口,是黄浦江与长江的入海口,这里,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股水流交会的地方,如果正值涨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夹水"奇观,黄浦江从市区带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长江带来的是夹有泥沙的*水,而东海水则是绿颜色的,三股水颜色不同,泾渭分明,形成色彩鲜明的“三夹水”,实为一大奇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5:43
黄浦江是最大的一条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7:51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
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Ⅲ类水质要求。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究竟还有多少水是我们能饮用的。
排污:冲破最后防线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上海篇
市内河道蜿蜒、黄浦江水身边流、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5立方米,比北京还少,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
上海地*江、太湖两大流域下游,水质既受到上游水污染的影响,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在水资源上的最大问题是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是一个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据环境部门对上海主要河道的断面监测,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仅剩下1%,劣V类水质却占到68.6%。
黄浦江的污染危机
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上海市民80%的饮用水来自黄浦江。尽管近年来上海市*加大了对黄浦江环境整治力度,但“*”污染依然触目惊心。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万吨废污水排入黄浦江,一年则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致使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终年维持在Ⅲ类至V类之间(国家规定饮用水水源水质必须在Ⅱ类水以上),这已经给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形成较大压力。由于黄浦江取水量的不断增加,而上游来水不足以稀释排入的污水,影响到黄浦江的自净能力,加重了水质污染程度。同时,又因黄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成极大威胁。
很多来过上海的外地人,都对上海自来水浓重的漂白粉味记忆深刻。这座城市的水源——黄浦江的污染程度,已经让在水资源方面颇富优越感的上海人感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