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出版业使用的传统铅字排版技术有哪些弊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06:1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7:12
报纸对人身体有危害 不环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7:12
铅字排版印刷时,铅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铅分子.工人长期吸入含铅的空气,超过一定的范围,会引起铅中毒.铅字的使用量非常大,绝大多数常用字靠熔铸制造,只有很冷僻的字才人工刻制。冷僻与否不是靠规定,而是凭需要。
因铅字字体、字号不同,报纸上用的铅字有几十种之多。铸字工人要昼夜开机生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日烟熏火燎,其艰辛可想而知。
当时铸字是比较危险的工种,铸字房的人身上基本都被*“访问”过,个个带伤。也因为经常要用手拿刚刚铸出的滚烫铅字,铸字工人的手上都长出了—层厚厚的老茧,不怕热、不怕烫,练出了“火中取栗”的功夫,可以说是心酸的“收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7:13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朝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为世界各国的知识传播、交流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后人又发明出了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等。1440年~1445年,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制造出了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所用的铅字是由铅、锑、锡组成的合金制成,并于在1450年前后开始使用铅合金浇铸活字排印书籍。
随着印刷行业的不断发展,铅字印刷机得到了改良,在印刷史上占据很长的时间。相比国外,中国的铅字印刷有很大的难度——汉字太多,印刷厂先要高温铸出一粒粒的铅字,放在架子上摆好,再由拣字工一粒粒挑拣需要的铅字,做出清样,可谓是一种“铅与火” 的印刷方式。对于这种排版印刷方式,老编辑们都清楚:他们在清样上改一个字问题不大,但如果删掉一个或是几个字,就麻烦了,拣字工会因此又忙活好上几天。那时上一套钱印刷设备投入很少,开印刷厂也多,但是印刷周期很慢。出版一本书非常费劲,前前后的周期大约需要300天(如果书厚点,时间还要长),报纸从拣字到排好版也大约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那时的报纸可没有今天这么多的版面)。
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引发了中国印刷行业的一场*,从1985年开始,在短短的几年内,几乎所有的印刷厂都实现了由铅版印刷到激光照排的转变。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铅粒,大都也成了很多印刷企业的展览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行业也在突飞猛进,各种书刊报纸的印刷出版周期也大大缩短,产品档次和质量也是今非昔比的。这一切都源于激光照排技术,激光照排印刷技术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进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引发了中国印刷行业的一场*!它让铅字印刷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