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2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2:49
生态系统是1935年,美国植物学家坦斯利(A.G.Tansley)建立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视为生态学的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一个立体概念,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以绿色植物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动物,以及能分解动物、植物体和排泄物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还包括能提供生存的物质,能量及其生活场所。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就是指生物种类数量相对稳定,与提供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环境之间达到统一的对人类发展有利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破坏就是指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因素主要是自然界发生异常,如地壳变动,冰川活动、水涝、干旱、火山、地震以及流行病等。
进入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工业、农业、交通迅速发展,一方面向地球索取大量资源,如采矿、筑路、开河、建水库、开荒种地适应人类需要改造了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破坏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3.2.2.1 过度开垦使土地荒漠化
1949年法国科学家奥布立维尔在研究撒哈拉南部森林被砍伐后,出现荒漠化景观的演变过程后首次提出荒漠化概念。所谓荒漠化是指土地不能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存在,而出现成沙过程。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萨赫尔地区,原来是一片绿洲,雨量充沛,人们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一方面砍伐森林扩大耕地;一方面养牛数量猛增,超过了该地容纳牲畜最大限度,迅速毁坏了森林和草地,使雨量减少,土地沙化,50 a中损失65×104km2农田和牧场。
现今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逾3600万km2,涉及100多个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纬10°~55°区域内,如表3.2.1所列。
从北非洲的撒哈拉,经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伊朗、印度北部、中亚到中国西北部至蒙古一带,长达1.3×104km的干旱分布带(江泽涵,2002)。
我国的荒漠化面积达262.2×104km2(39.3×108亩),占国土面积的27.3%,遍及18个省(市)的481县。近50 a来由于在干旱地区开垦耕地,超过草原承受能力的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森林,使荒漠土地面积逐年以1.5%的速率在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平均荒漠化面积达2460 km2。并引发了空气污染,使2001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达到32次之多。
表3.2.1 全球荒漠化地区面积
土地盐碱化,在全球也达到令人可畏的程度,已对1/3的水浇地造成影响。形成盐碱化的原因有二:一是长期浇灌;二是排水系统不良。水中少量盐类随潜水面升高而上升,达到植物根部,使植物枯死,土结盐壳。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干旱平原地区,滥伐森林,开垦耕地将加快了盐碱化的速率。4000 a前伊拉克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依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引水灌溉一时构成了肥沃的土地,但也造就土地盐碱化,步步衰落。今日伊拉克的田地像雪一样白,就是该区土地环境演变的见证。盐碱化破坏了印度平原上1/5的耕地。也迫使美国在西南部及加州地区的耕地下面铺设2.6×104km 的瓦沟进行排水,以防盐碱化的形成。我国的华北平原也有这样的教训。
3.2.2.2 矿产工程
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矿石开采量逐年增加,根据1994年资料计算,美国每年采矿与石油工业等移动土石约80×108t,超过全球河川冲刷进入海洋的土石总量。我国每年开采各种类型矿石超过60×108t。在矿石开采、选矿、冶金以及其他加工过程中通过排渣,使大量金属非金属元素进入表生带土壤中。根据世界有色金属开采资料统计,每年通过采矿和选矿扩散到土壤中的重金属有铜60×104t;铅30×104t;锌50×104t。仅就1965~1975年的10 a统计,全球陆地每平方公里已增加铜42kg、铅20 kg、锌32 kg。而更大量的扩散是冶金过程通过排渣和排气进入土壤和大气。如硫化物的有色金属在冶炼过程中有200 t/a汞进入大气圈,加上80类工业用汞、燃煤排放的汞,专家估计每年排入环境的汞达(1.5~3)×104t,最终都要沉入至表生带土壤中。
此外,采矿、建城市、筑路、开河、建水坝、大型爆炸及其引起的滑坡等自然灾害,极大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使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失去平衡。
采矿引起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据观测,一个废矿区,如果土壤侵蚀为950 t/(km2·a),则同样规模正在开采的矿区,其侵蚀高达19000 t/(km2·a)。此外,还要引起土壤污染,pH值降低,金属离子活动性增强,营养成分流失。
3.2.2.3 燃烧矿物燃料
1983年世界燃煤30×108t,通过灰分排入土壤的重金属量是惊人的,有些金属排放量大大超过当年冶炼的总产量。如表3.2.2所示,放射性铀(U)超过当年开采量的7倍。汽车燃油中以四乙基铅作为防爆剂添加在汽油中,随着汽油燃烧、排气进入大气,沉淀于土壤中。根据世界汽车总量计算,每年进入土壤环境中的铅约200 t/a,实测某城市和乡村土壤中铅含量,如图3.2.1所示。
图3.2.1 土壤剖面中铅含量分布
表3.2.2 燃煤进入土壤的金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