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05:5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1:38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一词多义
1、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转折连词,却。
2、于 :比;对于。
3、是 :这种;这种做法。
4、尔 :助词;代词,你。
5、为 :为了;做。
古今异义
1、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2、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3、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4、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扩展资料:
赏析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我所欲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11:38
一词多义 1.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做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6.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 之 人之所欲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皆有之 代词 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与之 代词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为之 代词 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5. “辩”通“辨”,辨别 古今异义 1.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2.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5.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