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00
共1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31 03:14
于是简繁同体,于的繁体字就是:于。于是迂的本字,本义为曲折。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00:22
繁体字为:於。
「於」和「于」,在上古不单用法不同,读音也不同。作介词讲的时候,多用「於」,表被动和比较。如「甚於」、「胜於」、「至於」等。在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于」还在姓氏中使用,也是古诗词中的语气词了。虽然「於」有时也用作感叹词,如「於戏」之类。
于字的字意及解释: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介>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国民*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参考资料:繁体字-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01:40
于的繁体字是於
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
“于”是“於”的部分简体字(但《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只有大多数网站已规定部分简化,《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简化时只能应用于“于”的部分意思——介词,例如“关于”、“属于”。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扩展资料
《唐韵》羽俱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俱切,𠀤音迂。《尔雅·释诂》于,曰也。
又往也。《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诗·小雅》王于出征。
又《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注》于,犹为也。宜之见为大矣。
又《聘礼》贿在聘于贿。《注》于读曰为。言当视宾之礼,而为之财也。
又《司马相如·长门赋叙》因于解悲愁之辞。
又未定之辞。《公羊传·僖二十八年》归于者何。归于者,罪未定也。
又行貌。《韩愈·上宰相书》于于焉而来矣。
又于于,自足貌。《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又钟两口之闲曰于。《周礼·冬官考工记》凫氏为钟,两欒谓之铣,铣闲谓之于。
又《前汉·元后传》衣绛缘诸于。《注》大掖衣也。
又《唐书·元德秀传》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声乐集,德秀惟乐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又草名。《尔雅·释草》茜,蔓于。《注》生水中。一名轩于。《司马相如·子虚赋》菴闾轩于。
又木名。《尔雅·释木》栈木,于木。《注》僵木也。江东呼木觡。
又淳于,县名。今密州安丘县,古淳于国。
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国为氏,後因去邑为于。
又淳于,宣于,鲜于,多于,𨷖于,皆复姓。
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见《魏书·官氏志》。
又助语辞。《诗·召南》于沼于沚。《朱传》于,於也。《周易》《毛诗》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又《集韵》邕俱切,音纡。广大貌。《礼·檀弓》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
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与迂通。
又《正韵》休居切,与吁通。叹辞。《诗·周南》于嗟麟兮。
参考资料于(汉字)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03:15
“于”的繁体字有两个:
于〔简化字〕→於、于〔正体字〕
“於”和“于”,在上古不单用法不同,读音也不同。
作介词讲的时候,多用“於”,表被动和比较。如“甚於”、“胜於”、“至於”等。
在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于”还在姓氏中使用,也是古诗词中的语气词了。虽然“於”有时也用作感叹词,如“於戏”之类。
“于”是“於”的部分简体字(但《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只有大多数网站已规定部分简化,《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简化时只能应用于“于”的部分意思——介词,例如“关于”、“属于”。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于”和“与”的区别:
“于”,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于”的本义为超过。《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于”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与”,是会意字。“与”,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二者合起来表偕同、朋友。“与”的本义是赐予、施予、给予。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此与与同。”另有:“与,党与也。从舁从与。”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为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开始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与”在结尾部分做疑问词时通“欤”,表示反问或疑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05:06
“於”字在《说文解字》中也是查不到的,它附在“乌”字後边,作为“乌”字的古文出现的,“於”的甲骨文字形非常象乌鸦,所以它的本来意义就是乌鸦,但是“乌”出现后,“於”字就再也不表示乌鸦的意思了,那它干嘛去了呢,它基本上去做语气词了,有个语气词叫“呜呼”,这里一般用“於”。到这里为止“於”一直是读“wu”的,没有第二个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07:14
于〔简化字〕→於、于〔正体字〕追答没事哈,希望能帮到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09:39
于的繁体字一般写为左边一个方,上面一个人下面两点那个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12:37
于的繁体:於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15:51
於,这是于的繁体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19:23
渔欤的繁体字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就上百度上搜索一下,他就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31 23:11
于好像没有繁体字,就是”于“吧,我上网查了查,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