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5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3:38
当代就是当前的时代,它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们一般将这个时代描述为现代或后现代。但这样一种时代的命名源于西方,并不是来自中国。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历史长期处于前现代社会,现在的现代化是向现代社会的迈进,同时它还面临着后现代的种种高压。这意味着,中国不仅要走向现代,而且要走向后现代。但如果撇开西方的尺度的话,那么中国的当代可以称为后自然时代。它是说,自然不再是中国历史的规定性,天人合一不复是中国人存在的理想,而天地君亲师也不可能是中国社会的结构和序列。这种后自然时代的思想和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话题。
长期以来,中国当代美学形成了了种种派别。一般认为,主观派、客观派和主客观统一派(尤其是实践派)形成了当代中国美学的主流。主观派认为美在意识;客观派认为美在物质;主客观统一派认为要在人的活动当中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中来寻找美的根源。实践派美学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当代美学的主流话语。但不久就出现了它的对立面:后实践派。后实践派指责实践轻视了人的生命,但后实践也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批评,这包括其思想和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超出各种狭隘的学派之分,对于思想和美学进行无原则的批判。无原则批判一方面意味着无立场,它要求抛弃批判者的各种先见、偏见以及观点;另一方面意味着无根据,它强调分离所批判的论题自身的各种已被设立的基础、本原和目的等。无原则的批判不仅是否定性的,而且是肯定的性的。它通过去蔽而显示。这就是说,让思想的论题在批判中如同道路一样敞开出来。
在此我们有必要深思批判的本性。批判不是日常语义的否定、反对甚至消灭等,也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分析或者解析,而是对于边界的分辨和划分。边界是一个事物和另一事物的分界线,因此边界是一个事物的起点和终点。所谓的批判就是对于边界的规定。它是区分、选择和决定。事实上,事物只是在批判中才与它物相分离而形成自身。在这样的意义上,事物并不先于批判,事物就在批判之中,在此它表明自己的存在和非存在。
对于当代美学来说,无原则的批判包括了多重任务,即语言批判、思想批判和现实批判。
首先是语言分析,即对美学的一些基 本语词进行界定和解释。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的所在之处是语言的领域,无论是批判自身还是批判的对象都是语言的战争。因此美学分析首先的任务就是给语言的划界,指明它到底说出了什么?即语词是否是有意义的,以及有何种意义?
其次,在语言基础上,美学分析要进行思想分析,即对中西美学历史的基本观点进行批判。思想的现实表现为已思想的,它是各种学说、体系和主义等等,同时它也呈现为日常的各种想法和说法。对于美学思想的分析在于揭示其建筑学结构,检查其基础是否牢靠,其结构是否矛盾。
最后,通过语言和思想的分析,美学分析必须进入现实分析。美学的现实分析才是美学自身的真正完成和实现。现实作为人的生活世界、作为社会的存在整体是经济、*和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发展。美学的现实批判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出现实的*,分析其问题,并提出可能的道路。对于中国当代哲学和美学来说,什么是这一时代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的开端,我们进入了全球化的浪潮,我们遭遇到了中西思想和文化的撞击,我们面对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究其根本,大致有三:其一,虚无主义,它否认一切存在的根据;其二,技术主义,它将人与万物技术化;其三,享乐主义,它超过了*实现的正当边界。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必须回答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3:38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美学,如果不能从艺术与人类审美活动历史发展变迁的角度把握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也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准确地理解美学这样一个特殊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人类审美理想的演进史上,对于美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崇高”作为一个重要美学范畴的引进。如同鲍桑葵所说的那样,在审美理论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把古代人的基本理论看作是近代人包容赅博的概念的基础”,然而自从博克和康德把“崇高”这一*性的、与传统意义上的美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作为基本范畴,引入到美学研究领域之后,“美的”和“美”已经具有了更丰富的包容性。鲍桑葵是这样叙述美学史上这一重要事件的:
随着近代世界的诞生,浪漫主义的美感觉醒了,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自由的和热烈的表现的渴望,因此,公正的理论已经不可能再认为,把美解释为规律性和和谐,或多样性的统一的简单表现就够了。这时,出现了关于崇高的理论。最初,它的确并不是在美的理论范围之内出现的。但是,接着,关于丑的分析也出现了,并且发展成为关于美的理论的一个公认的分支。结果,丑和崇高终于都划入美的总的范围之内。,?,
在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在美学发展史的最初阶段,尤其是在美学尚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西方古典美学时期,艺术以及与艺术欣赏相关的审美感受集中在狭义的“美”的时代,欧洲社会普遍的艺术理想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称的“美”(漂亮)之间才具有特殊的同一性。而美学恰恰出现在浪漫主义艺术理想勃起之时,出现在人类的艺术理想超越了“美”(漂亮)而进入更广义的、包括崇高和丑在内的更丰富复杂的审美感受的时代。虽然很难说是由于人类审美需求与艺术理想的丰富化,才推动了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出现,但美学这门学科诞生的背景,确实是欧洲主流社会审美观念出现从纯粹的“美”向着崇高、丑等等更具现代色彩,也更丰富多样的审美理想演变的特殊时代;由于美学产生在这一特殊时代,它又被视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只要能够认识到人类艺术与审美理想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研究者们就不至于对美学的研究对象产生普遍化的误解。也许并不完全是一种巧合,如同美学诞生于欧洲审美理想出现重大变异的时代一样,美学传入中国的时代,也正是中国人的普遍审美理想产生巨大变异的时代,虽然这种变异具有外来文化移入的背景。如果中国的美学研究者能够体会到这一变异于美学的意义,把这门学科的研究真正集中在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范畴之